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汉币

    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汉币 (第3/3页)

的账户。这样既不收取手续费,也不收取汇兑费用,双方都得益。

    当卖方尝试看到大汉币也可以存入自己账户,成为自己财富的一部分,终于放心了。逐渐大汉币开始在市场上流行起来。

    用铜钱兑换大汉币是不收费的,而普通老百姓每次用大汉币兑换一千钱的铜钱也是不收费的,一开始银行一开门就有很多人拿着大汉币来兑换,渐渐的普通百姓现,任何时候去兑换都可以拿出铜钱来,也就不去挤兑了。而是开始逐渐相信大汉币的信用了。

    慢慢的普通百姓也开始使用起大汉币来。而银行里的大汉币越来越少,铜钱越来越多。因为只要把铜钱存入银行,取得时候只取大汉币是不收费的。

    这样一次行的大汉币很快就不够用了,刘峰命令按照大汉银行内所存的铜钱数字再次印制五十亿大汉币投放市场,这才缓解了纸币慌。

    到了元和十四年,大汉银行里的铜钱堆积如山,已经到了没办法处理的地步。刘峰命令商人带着铜钱前往长安、益州购买商品,海外商队也带着铜钱前往倭岛、南海交易。主要是购买那边的资源。

    留下应付兑换的一部分,其他则大部分用来铸造大炮了。毕竟大汉朝的铜矿并不多,铜产量也不大。

    这样就等于刘峰通过银行行纸币,用政府的信用,用花纸头把社会上的财富兑换到手上,然后再变成各种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集到关东来。

    这个利润有多大,不要说刘峰也知道。不过这个利润不能完全算成利润,因为算是借了百姓的钱,万一生挤兑,是要还给百姓的。只不过这钱是不需要支付利息,不仅不需要支付利息,百姓取铜钱还要支付手续费。

    如果现代,那就是霸王条款,可以去告银行,但是在这个年代,大家都觉得天经地义。因为银行要支付铜钱,必须要清点,要储运。

    虽然在理论上存在要还所有铜钱的可能性,但是实际上却是不存在这种风险的。因为大汉银行的信用是关东政府担保的。除非关东政府彻底垮台,这种风险才会爆。但是现在关东政府蒸蒸日上,正要取得全国政权,哪里会有这样风险呢?所以这些利润就白白落到了刘峰和大汉银行的股东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