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火药枪的历史(上)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一百零八章 火药枪的历史(上) (第1/3页)第一百零八章火药枪的历史
大约在16世纪,火枪传入日本,火枪在日本称为“铁炮”日本在欧洲火枪的基础上研发了“国友筒”与“三连筒”“堺筒”、“萨摩筒”等等。 ..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
比较有效的火枪,由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对甲斐之虎武田信玄的战役中得到充分运用,使得日本真正认识了“铁炮”的威力,并且开始大批量生产“铁炮”。
由于日本资源缺乏,所以丰臣秀吉下令,大规模开展和周围国家的贸易。资源问题也是丰臣秀吉侵朝的一个原因。
16世纪的日本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各地军阀对航海商业的发展采取支持态度,加之当时的欧洲探险家和商人想要在东方谋得最大利益,所以当时的日本就成了航海商业的发达国家,这也为外国火器传入日本提供了机会。
日本火绳枪是由葡萄牙人传入的,发生于日本天文12年明嘉靖22年,1543年8月25日,当时一只载有100多人的船,在九州南部的种子岛靠岸。船上有3名葡萄牙人,以及化名为明朝五峰的王直后称静海王王直的大倭寇头目。葡萄牙人带有一种火绳枪,其旁有一穴即火门,系通火之路,装上火药与小铅丸,用火绳点火,可将铅丸射出,击中目标,发射时发出火光与轰雷般的爆响。
日本人时尧地方军阀见后视之为稀世之珍,将其称为铁炮。之后,又用重金将其购买,并派小臣条川小四郎向葡萄牙人学习火绳枪的使用及其火药制作法,仿制了十几支。
不久,日本的一些铁冶场便先后仿制出日本式的火绳枪。当时的倭寇还把这种火器用于对中国的掠夺活动中。
明朝嘉靖元年1521年,明军在广东新会西草湾之战中,从缴获的2艘葡萄牙舰船中得到西洋火绳枪。
1548年,又在缴捕侵扰我国沿海双屿的倭寇时,缴获了日本的火绳枪铁炮。明王朝的兵仗局,很重视仿制火绳枪,制成了鸟铳鸟铳是明朝对新式火绳枪的称呼,因为枪口大小如鸟嘴,故称为鸟铳,又称鸟嘴铳。
鸟铳的主要特点首先是铳管前端安有准心,后部装有照门,构成瞄准装置;其次是设计了弯形铳托,发射者可将脸部一侧贴近铳托瞄准射击;再次是铳管比较长,长度和口径的比值约为50:170:1之间,细长的铳管使火药在膛内燃烧充分,产生较大推力,弹丸出膛后的初速较大,获得低伸弹道和较远的射程;最后则是发火机的不同,用火绳作为火源,扣动扳机点火,不但火源不易熄灭,而且提高了发射速度,xt全集75txt.据大明会典火器记载,兵仗局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仿制了第一批鸟铳1万支,装备明军使用。
当时的鸟铳铳管用精铁制作,此种精铁要用10斤粗铁才能炼出1斤,只有用这样的精铁制成的铳管,才能坚固耐用,射击时不会炸裂。
制作时通常先用精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