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初到杭州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二章 初到杭州 (第1/3页)

    此四人正是苏轼、老管家苏祥、书童墨郎、丫鬟紫烟。苏轼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宋神宗便委任苏轼出为杭州通判。苏轼厌倦了朝廷内的明争暗斗,将家眷安顿在京城。只携最得力的三位家仆,日夜赶路,奔杭州而来,今日刚巧赶到富阳。还没投店,就已破了一桩小案。四人心情甚是欢畅。

    富阳县是沪杭甬“金三角”交汇点,杭州的西大门。此去杭州已近在咫尺。这一晚,四人弃陆改水,乘船顺富Chun江东下。苏轼站在船头,眼见江面开阔,皓月当空,两岸山脊起伏逶迤,重重叠叠,心中甚是宁定,禁不住吟道:“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一旁的老家院苏祥不由赞道:“少爷,好词啊。”苏轼微笑不语。

    苏祥略一思索,说道:“前朝的白居易也曾来杭州任过刺史。”

    苏轼颔首,脸上显出神往之色:“不错,乐天流连于此处的山水。还曾留下三首《忆江南》,被人传颂至今。词中描绘的美景实在令人神往,幼时我每念及这三首词,恨不能早日飞来这里。今日终于如愿以偿。”

    墨郎、紫烟不知何时也来到船头。虽然夜已深,四人却均没有困意。两个小童更是开心得很。紫烟兴奋地说:“老爷,船家说明日一早就到杭州府了。”

    苏轼点头。心下思忖:朝内党争激烈,我屡次谏言,圣上都无采纳。对我亦逐渐冷遇。一时无用武之地,实无再呆下去的必要。此番外任,远离是非之地,心中再无烦扰之事。趁此机会还可平心静气仔细研习新法推广以来的成效。看来这一遭杭州之行倒也未必就是坏事。

    苏轼自顾思量。皓月之下,轻舟顺江缓行,远处杭州府已隐约可见。此番杭州之行,等待苏轼的会是什么呢?

    清晨,日光初起,莺飞燕语,杭州府衙后院池塘边,垂柳轻拂,彩荷掩映。满园花开草长,青青柳丝织出一片青烟,烂漫桃花有如锦团红云,附近的山石莺鸟都被染上一层薄红。溪流中轻浮着娇嫩的桃花瓣,那些桃花瓣随溪流在园中曲折萦回、潺潺流淌,忽而穿过玲珑石山,忽而绕过古朴草亭,到白玉石桥下汇成一潭清池。池水如镜,映出亭台楼阁、绿柳红桃,也映出白玉石桥上一个身着宝蓝色官袍,年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汉子的倒影。那人正悠闲地享受着清晨独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