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必伐燕(1)
第四章 我必伐燕(1) (第3/3页)
东胡一族中有两个大部落分别叫鲜卑和乌桓。
当时有七十余个男子人和十几个女人在李牧的一念之仁下逃了出去。
那些男人由于伤势原因,先后又死了三分之二以上,最后只剩下了二十人,至于女子,因为李牧从没想过杀她们,倒是没人受伤。
这三十几人组成了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族群,因为其中东胡人占绝大多数,而东胡人中鲜卑人又占大多数,所以自称为鲜卑族。[www.kanshu.coM]
在鲜卑族里有两个出色的男女,乃是一对兄妹,男的叫倍广,女的叫烟雨。
说起来这烟雨本不是个悍勇的女子,那一年她才十五岁,是个容颜绝丽的女孩子,她向来仰慕华夏文化,“烟雨”这个名字并不是胡族音译,而是她为自己起的华夏名字。
她当时之所以英勇的跑出来,只是离不开从小相依为命并同为孤儿的哥哥。
妹妹如此,哥哥倍广(他的名字是音译)却当真是个智勇双全的人杰。
那一年他二十岁,他也颇通华夏文化,只是不象妹妹那样仰慕而已,他逃出来后指天发誓,“此生此世不与赵国共容与天地间”,故此自称“不容倍广”,因胡人发音不准,后来讹传为慕容倍广,她妹妹自然随他叫了慕容烟雨。
这七年来,他合纵连横,攻杀香并,竟在大鲜卑山(即今大兴安岭)一带拓地数千里,部众十余万,控弦之士五万,已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他更与中原的燕国通好,拜燕王喜为义父,自称“儿国王”,本来他还想将自己的妹子慕容烟雨嫁给燕太子丹为妻,奈何慕容烟雨始终不从,他知妹子外柔内刚,不敢过分相逼,于是将妹子作为人质送到了燕国,其实未必没有让妹子和太子丹先培养培养感情再说的意思。
这两件事都发生在不久前,然后他就正式建国了。
他自知以孟阙的野心,早晚必来攻打他,所以晚建国还不如早建国,既然已经和燕国结好,那就有了在后方牵制孟阙的力量,而选在冬天建国,也是吃准了冬天孟阙无法发兵攻打他的空子,至于孟阙早晚会来攻打他,他倒也不惧,当初只有三十多人时他尚且无所畏惧,何况今天已经兵强马壮。
果然孟阙只能吃这个哑巴亏,冬天出兵只能求一击奏功,但鲜卑是个地域广大的游牧国家,所谓的王帐离其模糊的边境线极远,难收偷袭之效。
于是孟阙只得引兵回国,那三十万匹战马暂时留在月氏,待来年开Chun再装备赵军。
孟阙在回赵国的路上,忽然接到一个惊人的消息,燕国派人刺杀了李牧,并乘赵军军心大乱,而骑兵又不利于冬天作战的机会,大举反攻,如今已收复全部失地,并将国境线稳定在原先的燕赵边境,同来的还有李牧临死前在重伤之下给他写得一封“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