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雄鹰展翅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三百五十章 雄鹰展翅 (第1/3页)

    如果说单引擎螺旋桨式战斗机是为了弥补航空兵的战斗力不足,那么另外一件兵器就是用来强化地面作战部队的攻击能力了。

    细心的人也许都发现了,金盏花号运来了大量的厚重装甲板,可战斗机上却用不到这些,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呢?

    答案很简单,伊凡既然想把第一精锐师武装到牙齿,那么就必须强化地面部队的作战能力,可眼下地面作战旅除了火炮之外几乎没有什么重装备,而战术机甲只有区区十架,数量上无法形成集团,作战中也因为机动Xing太高而无法与步兵进行协同作战,这些都成了地面作战旅战斗效率不高的制约因素。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伊凡决定将陆战之王引入第一精锐师,从而强化地面部队的作战能力,并且尽可能地减少作战部队的战斗伤亡。而机动Xing较强的战术机甲则彻底改装成搭载有大口径火炮的自行火炮车或是多管火箭弹的发射载具,为装甲战车和地面部队提供强大的远程火力支援。

    以战术机甲的动力设计为蓝本,再加上伊凡绘制出的履带式战车外形,兵工厂的技师们很快就设计出了梅布莱卡的第一辆作战坦克,它重约十四吨,全车由钢梁和钢板拼接而成,虽然这样的制作方法会让战车的强度很低,容易出现散架等诸多问题,不过伊凡并没有打算让这种残次品上战场,而是通过试制这第一辆样品车,寻找并解决战车生产上存在的技术问题,尤其是诸如炮塔的整体铸造、车身的连接方式、魔导引擎的功率是否满足、车辆Cao控以及战车移动射击等关键Xing问题。

    兵器开发研究院的研究员和伊氏工业的技师没有让伊凡失望,虽然伊凡带来的现代技术都是半生不熟的,甚至可以说有些技术都是只有一个概念轮廓,没有理论事实做依据,但就是这些看似虚幻缥缈的概念却在研究人员的努力下逐渐得到完善,再加上古代科技的弥补与提高,那些生产技术上的难题都被一一解决,为战车的大批量生产扫清了障碍。

    当然,无论科技实力有多高,研究员和技师有多优秀,倘若没有伊氏工业的强大生产基础,像战车这种复杂而又精细的庞然大物还是无法生产出来的,更不用说那些足以供应十几万人的武器、弹药和军需品了。

    艾丽娅到达后的第三周,单引擎螺旋桨式战斗机终于完成了,为了能够尽快投入批量生产和实战,伊凡决定第二天便进行试飞工作,毕竟光有飞机还不行,飞机的装备还必须根据实际载重来确定,后续的工作一点都不比设计和制造飞机本身要轻松。

    伊凡这边是心急火燎,而艾丽娅和她手下的技师们却是兴奋异常,这是他们第一次尝试制造非魔导系的飞行器,比起魔装兵,它具有航程远、载重量大等优点,但最大的优势还是飞行员的选拔上。驾驶飞机并不需要具备魔力容量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