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礼 物
第一百六十六章 礼 物 (第2/3页)
许久不说话。
最后,清明又说:“看我给孩子的礼物吧。”张兰靠在他怀里,温柔地看着他。
清明从箱子里拿出一个纸盒,打开,里面有几个细细的、亮亮的“圈儿”,上面有杏核大小的铃儿,张兰笑起来。“圈儿”大小不等,共有五个。他们一起动手,给孩子脖子、手腕、脚腕都戴上,扶着他在桌子上走。一阵“叮铃铃”清脆的铃声就响彻屋子。
孩子好奇地看着自己,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嘴里不由自主地叫了声“爸爸!”
两人都笑起来。清明一把抱起孩子,亲着他笑道:“真是我的乖儿子。”
两人收拾好东西,一起向文刚家走去。
文刚家比起何家来,日子就差远了。也难怪,文刚他们才刚刚站起来。也就是说,在文刚工作后的近两年中,文刚的家才像个“家”的样子了,不过要像何家那样大变样,还要文刚他们长期的努力。说大一点,就好比是一个国家,在短时期内经济达到繁荣昌盛是不可能是,也是不现实的,需要的是时间和人们的勤奋努力。
窑洞还是那么破烂,但是院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种着几棵苹果树和桃树、杏树,桃花、杏花开得正繁。许大婶在院子里纳鞋。清明夫妇进来,她只看了一眼并不吭声。
清明问了声:“大婶,在纳鞋?”她也不理。
张兰连忙拉住他,悄声说:“大婶的病虽然不犯了,可还没全好,我们不要打扰她。”她叫了一声:“文珊。”
窑洞门一响,一个姑娘走出来。这姑娘约莫有十五岁,身材很苗条,站在那里亭亭玉立。她下身穿着条灰色长裤,上身为大红毛衣,头发比毛衣还长,编了一根粗辫子垂在身后。她那么清秀,谁能想到十年前,她是一个和孤儿差不多的孩子?
清明心里感慨着,不由扭头又看了看许大婶。她头发盘着髻,穿一身黑裤褂,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切都变了,变好了。
清明笑了,问:“文珊,愣着干嘛?怎么不叫我‘哥’?”
文珊这才醒过来,惊喜地叫了一声:“清明哥,你回来了?快,屋里坐。”说着就来抱孩子。
张兰让清明把孩子给文珊,笑着说:“平平在庄里是红人,谁见了都抢着抱,而文珊更是不挣钱的保姆。”她回头对文珊说:“来,我们一起到你哥新房去。”便拉着清明来到靠近墙角的文刚的新房。
文刚新房的陈设也远远没有清明的阔气。窑洞里面裱糊得雪白,墙上挂着文刚和清纹的结婚照。屋里有几件简单的家具:一个带镜子大立柜,一条长沙发,一张写字台,一个圆桌,一对单人沙发,一台缝纫机,几把椅子,再基本上没有什么了。炕上的**单被子也全是新的。
但文刚新房里有一个其他任何新房都比不上的优势:那就是民间绝活——刺绣。铺在炕上的粉红色罩单,上面绣着龙凤呈祥的图案;一对雪白的枕头上各绣着一双鸳鸯戏水图。另外,铺在长沙发、单人沙发,圆桌和绸被上的苫巾,以及窗帘、门帘都是大幅的刺绣;几把椅子也上了套,也全是刺绣。
清明不禁连声赞叹:“文刚和清纹好有福啊,这些绣活都是精品,比给纯孝的好多了,他知道了还不知有多眼馋呢。”
文珊笑着说:“这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