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慈禧与六王爷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九十六章 慈禧与六王爷 (第1/3页)

    僧格林沁战死在临汝镇的消息一传到北京城,就如同闷热夏天里响过的一声闷雷,随后,众多的雨点就霹雳啪啦的落将下来。

    众多的朝臣们纷纷的上折子,论说着各地督抚们的失职,言辞凿凿,必要皇上和两宫皇太后下旨,彻查此事,不然,不足以振奋纲纪,以飨僧格林沁亲王的英灵。

    宫禁之中呢,确实一直没有什么明确的表示,数日以来,竟然没有朝会,只有总理衙门的人,在支应着上下18省并东西洋的事物,落寞的气息充溢着上层,以至于让圈内的人感到有些窒息,皇上和两宫皇太后到底是准备如何应对这档子事儿呢?

    此时,慈宁宫里的慈禧太后心都凉了。

    这僧格林沁本来是道光皇帝亲自看重的人。当年,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第九代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突然病逝,因这位索王没有后嗣,所以,道光皇帝就下旨,着科尔沁左翼后旗从索王近亲家族的青少年中选嗣。

    最后,在备选的几个少年当中,道光皇帝亲自选中了当时只有15岁的牧羊少年僧格林沁。

    这样,他成为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的嗣子。而索王的妻子又是道光皇帝的女儿,论辈分僧格林沁就成为道光皇帝的外甥,而随着道光皇帝对这个15岁蒙古少年的不断了解,其淳朴的性格就深得皇帝的宠爱。

    僧格林沁的青壮年时期,在满、蒙八旗中任都统多年,他虽贵为王爷,又是军队的高级将领,但由于出身寒门,懂得民间的疾苦,所以他愿意接近士兵关心属下,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战斗越艰巨他越是亲临第一线督战,往往是身先士卒,对部下赏罚分明。同时,忠君的正统思想给他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不惜对清王朝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道光皇帝驾崩时,僧格林沁为顾命大臣之一。咸丰元年(1851年),授僧格林沁为御前大臣,署銮仪卫事。咸丰二年,主持道光帝梓宫迁葬,恭谨从事赏加三级。咸丰三年五月,受命督办京城巡防。

    满清入主中原以后,渐渐地就将八旗制度变为纯粹的军事组织,八旗子弟,尽佥为兵,“以清语、骑射为务”,实行世袭兵役制。乾隆皇帝曾说:“朕常躬率八旗臣仆,行围较猎,时以学习国语,练习骑射,操练技勇,谆切训诲,此欲率由旧章,以传奕祀,永绵福祚。”简言之,为大清江山千秋万代计,满文不能失传,兵权不能旁落。

    然而,到了道光年间八旗军队已经不堪一击了,幸好还有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骑兵尚称劲旅,能与曾国藩、左宗棠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相提并论。

    如此,带着两朝皇帝对自己的厚望,僧格林沁对于国事可以说是尽瘁至极了。

    咸丰三年五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并派出北伐军攻到河南省,一时之间,京畿地区都惊恐的不得了,流言四起。

    咸丰皇帝就令僧格林沁负责巡防京城。同年八月,先行派出的直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