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史密斯的军事教学之二

    第一百一十三章 史密斯的军事教学之二 (第3/3页)

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上海之役的险胜使得淮军发展壮大起来了。由于亲眼见到洋枪洋炮威力惊人,西洋军制训练下的军队作战凌厉,上海战役结束后仅4天,清廷就谕令选派军官学习西洋兵法,并认真学习洋人制造枪炮技术,“以为自强之计”,而切身感受到洋炮威力的李鸿章走得更远,战后不久,他就先后把淮军中的抬枪队、刀矛队统统改编为洋枪队,使得淮军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完全装备火器的步兵,并大量搜罗洋炮,扩编洋炮队,还雇用英国人马格里在上海附近的松江设厂制造枪炮弹药。

    我所说的这些,出了战术上的分析,再就是对清廷中淮军这一股新式军事力量的担忧,如果我们不重视这些,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的。”

    听完了史密斯的讲话,半晌,大家都没有说话,还是梁王张宗禹开口打破了沉默,他说:“我与鲁王马上就要调过来两万的军兵进山来,可是,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最先教给他们的会是些什么东西呢?”

    听了这么直截了当的问话,史密斯倒是来了劲儿,他比划着说:“我亲爱的梁王殿下,你和鲁王的士兵进入山谷中的第一天起,我要通过简单的平跑步等方式来观察一下士兵们的身体状况,如果没问题,能通过的,他们就将开始一些具体的训练。那么,我也知道,很多的太平天国的军官也会质疑,为什么就用我一个人的想法来改动天国的固有的军制呢?

    那么,我就要告诉大家,我所依靠的绝不是我一个人在几个月里就研究出来的东西。

    我所依靠的是什么呢?就是英国皇家的步兵操典。

    在英军的步兵操典中,共分为八个步骤:1、士兵们听从号令装填滑膛枪;2、维持现在的阵形行军接近敌阵;3、与敌阵距离约100米处,减缓行军速度;4、与敌阵距离约50米处停止;5、听从号令用滑膛枪对准敌阵;6、每列向敌阵一齐射击、再装填、再一齐射击(反复);7、当敌阵十分混乱,阵形大乱之时,听从号令装备刺刀;8、全军突击。

    这些,听上去有些简单,对于一名士兵,实现起来也并不困难。但让数千人组成的庞大军团在血肉横飞战场保持一个个队列,作出整齐划一的动作,不管身边是什么样的动静,是水还是火,你都得按照指令去进行,这就不是什么队伍都能做到的了。

    法兰西共和国的将军斐耶评论英国的红衣兵,“英军的光荣基本上来自严格的纪律,以及士兵的冷静和顽强”可是,这遵守严格军事纪律和冷静顽强的士兵是怎么得来的呢?那就必须要通过严格、科学、缜密的训练才能得到。

    说到这里,史密斯友好的看着梁王张宗禹,“那么,我亲爱的梁王殿下,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您的问题没有?你是否满意以这种方式来训练您的士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