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湘西赶尸》(四)
第三十八章《湘西赶尸》(四) (第3/3页)
电筒下分明是满脸络腮大胡,看上去至少五十多岁。
王光耀心一横豁出去了,一定要解开湘西赶尸的神秘面纱。拔出配枪,喝令他们站住客伙乖乖服从,王光耀装模作样问短衣人,短衣人不敢乱说话,只好一一如实回答。经过半个小时的询问,湘西赶尸的神秘面纱终于被解开了,王光耀和王二牛总算弄清湘西赶尸是怎么回事了。
这“吆死人”的秘密,终于彻底揭破:尸体是真的,但人则是两个,一个在前面打灯笼,明摆着,叫做“吆死人”的人;一个把尸体挂在自己的身上,整个儿一起套在既长且大的黑袍里。他挺起腰背,承提着这份重量,而又手是垂直的,想来也是用力分提着这份重量。眼睛看不见,凭耳朵听指挥以行使其脚。说实话,这样的劳动也算是惊人的艰苦!一天早歇早走,总得奔波八至十个小时吧,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提灯笼的人要轻松些,这种轻松同黑袍的艰苦相结合,一日一换,所以王光耀和王二牛看到了两张不同的脸;旅店老板看不到,是因为他们走得太早;路上行人比他们走得快,也只能看到一个,看不到第二个人。多年以来(实在无从查证到底是什么朝代开始有的),在封建迷信的外衣掩护下,不知骗了多少象我一样轻信肉眼的人。这两位是师徒关系,受过专门训练,极有武艺;走一趟能赚一笔大钱(顾客较之雇人运棺材则是大省),而徒弟也能变成师傅,可以另带徒弟了。接受这种业务的季节上有所选择,一般宜秋冬两季,大概是因为其他季节尸体容易发臭腐烂之故,据说开头还伴有一些迷信的活动过程,以及水银处理等事项。在到达目的地的最后一家旅店,就通知主家来迎。
王光耀什么都明白了,就是还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在当今社会还有赶尸这一现象,人死了用殡仪馆多好啊。一问才知湘西至今还支持土葬,他们大多是少数民族,地少人光,所以国家给予政策支持,正因为这样赶尸这个职业才不会衰落。纯粹是体力劳动,并不是人们想象那样充满神秘色彩。王光耀和王二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感叹他们的大体力,特种兵的体力也不过如此。[www.kanshU.com]
那负重之巨、条件之绝、途程之长,令人难以想象!王光耀本想狠狠批评他们师徒俩的,鉴于他们也是很辛苦的劳动者,便告诫他们不要搞迷信骗人,有武艺和体力,应该去干正当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