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海战到底》(五)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二百一十三章《海战到底》(五) (第1/3页)

    第二百一十三章《海战到底》(五)

    潜水艇编队顺着太平洋撤退到台湾海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台南市修整,等待进一步的命令,海军司令部对这场小规模的遭遇战成绩还比较满意,战果送到了军委,第二天清晨8点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立刻将这个消息公布于世,当然同一个时间日本帝国电视台也将战胜中国潜艇部队的消息发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两个国家都各自欢庆自己的胜利,然而明眼人心里都清楚日本的胜利在差不多1000名海军官兵牺牲的事实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与无力。各国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以前认为中国的海军脆弱而不堪一击的观点是不是落时了?

    正当各国还在分析这场战斗,还原模拟战的时候,2014年6月14日11时,潜水艇编队驶入台南海军基地就地修整。当潜水艇靠近台南的时候,停泊在港湾内的所有渔船、军舰全部鸣笛,向英雄部队致敬,码头上民众自发的组织起来欢迎英雄们的到来。自从台东沦陷以来,中**队就没有再打赢过,而这次战斗的胜利,令台湾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台湾南面是巴士海峡,与250公里外的吕宋岛相对;东面是浩瀚的太平洋;北面则是东海与琉球群岛相对。从海洋学看,台湾海峡的水深只有50米左右,最深不过90米,但离台湾东部海岸30公里,太平洋的深度则达到4000米,台湾正好位于中国大陆架东南。台湾南北长东西窄,有人说它像宽长的香蕉叶,有人说它像纺锤,有人说它像番薯,也有人称它像一条鱼,更多的人们常把中国的地图比作给人友好、象征兴旺的雄‘鸡’,而台湾和海南岛则成为‘鸡’的双足。

    夏代的《禹贡》中称台湾为“岛夷”,汉代称为“东”、“东鲲”,三国时代吴国将台湾纳入其行政管理,当时称为“夷洲”,隋代台湾被称为“琉求”,而明代万历年间在公文中第一次出现“台湾”的称呼,这些史料都能戳穿任何将台湾与中国剥离开的谎言。

    台湾的由来其实与其开发过程息息相关,明朝时开发台南,从大陆至这里的移民称呼这个地区为“tai-oan”,根据口音不同台南地区被叫做“台员”、“大员”、“大圆”、“大湾”、“大冤”等,后来随着福建移民的增多,台湾全岛的开发,“台员”这个读音翻译成官话就是“台湾”,国际上对台湾还有另一种普遍的称呼,1590年,葡萄牙人乘船经过台湾海峡时,望着景‘色’秀丽的宝岛,情不自禁地叫起“tihaformosa(福摩萨)”。

    根据考古分析,在5000年以前,即全新世时期,台湾地区已有人类活动,在恒‘春’半岛已有小型人类群生活,他们以贝‘肉’和‘肉’类为生。台湾新石器文化同样清楚地把中原和台湾在文化上的一致‘性’表现出来。在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遗址、台北市圆山下层、台南县八里村、高雄县凤鼻头下层等遗址,从出土的褐‘色’砂陶、磨制的锛、镞、打制的斧网坠和陶器等,这批约在6400年以前的文化遗址和文物,与祖国大陆的仰韶文化极为相同。很显然,台湾史前文化与大陆史前文化同属一脉。

    那些妄图将台湾剥离中国的人们醒醒吧,在血浓于水的亲情与血脉之前,谎言显得多么的微不足道,虽然大自然的造山造海力量,把台湾从福建外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