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海战到底》(十七)

    第二百二十五章《海战到底》(十七) (第3/3页)

    李树化继续说道:“你们从先倒诸岛那里过来,海军的战况如何?”

    肖原和赵智回忆起当时那种无防护之间的‘射’击,完全是导弹和炮弹互相的战斗,一艘又一艘船只从水面上沉没、四分五裂、英勇无畏的海军士兵葬身海底、与船共存亡,那种惨烈的情景令每一个参战的士兵挥之不去。他们两个打了一个冷颤。

    李树化明白他们的表情继续说道:“登陆战虽然比较顺利,但是保卫研究所的士兵们却遭到敌人主力的围攻,损失惨重,幸好援军来得及时,保住了残余部队。否则这个先锋团将会在中国的战斗序列中除名。这场战争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那么顺利……”

    屏幕上出现了济州岛的样子,李树化翻译道:“距离济州岛25分钟,逐渐减速中。”

    济州市岸边聚集满了远征军的士兵,刚刚收复济州岛的中国远征军士兵正井然有序的登上运输舰队,准备支援长崎。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混’‘乱’,士兵们簇拥着奔向码头,一艘巨型的船艇出现在海水的远端。

    护卫舰队行动起来,对海军士兵立刻奔赴战斗岗位,面对着这艘巨型船舰如临大敌,旅顺号战列舰全副武装,荷枪实弹,每一个海军士兵都进入临战时的准备。枪口对准来了神秘的来客。

    近了,更近了,士兵们欢呼起来,潜水艇上悬挂着五星红旗,顶层和侧面画着巨大的五星红旗,是自己人!旅顺号战列舰小心翼翼的接近了潜水艇,确认无误后取消了战争准备,战士们互相敬礼,打着招呼。每一个人都对这艘潜水艇充满了敬畏。

    上岸打个一晃,潜水艇又缓缓离开了济州岛,船舰指挥室中,几个人哈哈互相取消着。原来输入航线以后,潜水艇控制中心开始自动驾驶,本来他们不打算进入济州岛,没想到自动控制一直到非常近的时候在取消,每一个人都被电脑这种教条的方式吓得一身冷汗,探索系统已经侦测到对方船舰的火‘药’反应,船依然缓缓的驶入对方的‘射’程内。肖原、郭乐、李树化,三个人忙了半天,怎么也无法找到解除自动控制的方法,只有慢慢的等待船只越来越近的靠近码头,直到进入浅水区,潜艇控制器才突然跳到手动‘操’作,几个人如释重负慢慢的将潜水艇停靠在深水码头边。

    潜水艇快速的在海底行驶,已经下潜至500米,航速也加快到70节,照这种速度,用不了5个小时就能到达天津。越靠近国内,舱内的几个人的心情越开朗起来,当进入渤海湾内的时候,肖原甚至有了已经到家的感觉,渤海的海水没有南海这么湛蓝、没有黄海那样‘混’浊。在海面渤海的海水淡淡的有一丝绿‘色’,可是从海里,海水是墨绿‘色’的,阳光能够穿透的海域,被照映得翠绿‘色’,如同戒指上璀璨的绿宝石。

    旅顺、大连、营口、烟台、秦皇岛,穿越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城市,天津越来越近了。

    天津是一个古老却非常年轻的城市,在商末周初的时候,天津称作冀州,当时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冀州候苏护,冀州候有一个更有名的‘女’儿――苏妲己,秦汉朝时天津就是张纯造反的渔阳。明朝朱棣靖难南征,就是从天津这个地方出海,所以更名为天津,意思为天子津渡的地方。从此,设天津卫、天津县、天津州、天津道,随着天津的发展,天津的军事地位、行政地位、经济地位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北京‘门’户、渤海重镇。最近二百年,天津的发展随着中国历史的前进路程而逐渐变化,但是有一句古语一直没有变,得北京者得天下,得天津者的北京。

    明朝末年,李自成进北京,改国号为顺,同时的人杰多尔衮在吴三桂的引导下,从山海关直奔天津,占领这个北京东南的重镇以后,彻底切断了李自成同中原的联系,双方在北京外大战一场,顺军因为没有援军而彻底失败,多尔衮带着满清八旗进入了北京,开创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伊始。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两次兵临天津,犹如一把利刃‘插’向了清政fǔ,天津条约以后丧失了屏障的清王朝每况愈下,终于没有撑过第11个年头,被屯兵天津小站的袁大头窃取了国家的政权,中原‘混’战、军阀相攻,在上个世纪的10-20年代,天津成为了中国政治中心,政治家、野心家、军事家、冒险家集结在这里,演出了一场人生的浮士德,直到少帅东北易帜,占领平津,中国的政治,民国政权才逐渐稳定下来。20多年以后,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令人难以忘记的三大战役中最关键的平津战役彻底打垮了国民党政权的抵抗决心,而和平起义的傅作义军团40多万人,就是因为解放军解放了天津,彻底碎粉了他们最后的希望,同时40万华北国民党官兵放下的武器,也同时使得其余的国民党官兵丧失了最后的斗志,长江天险3个小时就被突破了。远远的,灯塔的灯光指引的行船,锚地的灯塔说明了天津近在咫尺,指挥室内的几个人都把心揪了起来,天津,我来了!中国,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