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广告之旅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十八章 广告之旅 (第1/3页)

    专家分析,原定去火星的飞行器由于使用多次,出现金属疲劳,部分零件无法经受繁重的任务,可能需要更换。

    与原定飞行器一起制造的有三艘,其中一艘已经作为他们的练习机。

    他们更换了飞行器。

    经过快马加鞭的施工,新的飞行器与世人见面了。

    郑日强和孔子梅第一次看到这个火箭,就像他们训练的飞碟。

    在2023到2024年间,在训练基地附近的居民,应该无数次看到起飞、降落的飞碟。有人还打电话去报社、电视台,说遇到了UFO(不明飞行物),其实就是训练的飞碟。

    像碟子一样的火箭印有公司的LOGO:BIPU。同时有一个快餐集团“超快”的图案,他们说这是BIPU集团前往火星的“超快号”。

    其实,他们的火星之旅其实是广告之旅。

    他们也理解,BIPU从航天员的选拔、培训,飞行器的设计、租借,已经花了很大一笔钱,他们当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

    飞行器的命名和计划冠名,他们早就定好了。

    比如,他们喝的是“大力”牌专用矿泉水,他们吃的是“葫芦娃”巧克力专用太空食品,在太空中拍照,他们用的是一款“多多”品牌手机。

    而第一个踏上火星的鞋,是“秋水”牌运动鞋。

    通过出售航天器的命名权或火箭的命名权来抵消部分成本,在宇宙飞船和火箭植入品牌,让宇航员在地球和太空中进行广告代言等等,是BIPU的既定方针。

    于是,碳酸饮料,手表,洗洁清,操作系统,十几个品牌被植入广告。

    郑日强他们的宇航服就印了一个金融公司的标志:贷贷乐,并戴着“泰山”牌太空手表。

    这是有先例的。

    例如,加拿大宇航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在国际空间站上演唱了戴维·鲍伊的《太空怪人》,当他回到地球时,作为一张专辑出售。

    又比如,俄罗斯宇航员米哈伊尔·柳林在俄罗斯再补给任务时吃了一个某品牌的披萨,这都是广告,是钱。

    还有,俄罗斯航天局还把美国富商丹尼斯·蒂托(前文提到)带到国际空间站,来了个太空八日游,以此换来了2000万美元。

    一家电视台获得了转播权,价钱是13亿美元。

    除各样广告外,他们制作各种纪念物,连同肖像权,专利费,卖了5亿美元;各种实验收费3亿美元。这样的话,培训、发射火箭的25亿美元的费用就解决了一大半。

    尽管很多人对飞碟不陌生,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科普一下:

    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上空发现会发光的椭圆盘飞行器,于是人们称之为飞碟或UFO。

    有人称飞碟是纳粹德国制造的,说1945年苏联红军在德军遗留的诸多技术资料中,发现了一架形状奇特的飞机照片,这是一架机翼呈圆形的螺旋桨飞机,不同于德军以往的任何飞机,就是飞碟。

    这种圆形飞行器有许多优势,特别适用于垂直起降技术,并且在雷达波的照射下具有一定的隐身效果。有人声称曾亲眼目睹了这架奇异飞行器的试飞,3分钟内便爬升约9000米,速度达每小时数百千米。

    相传在二战期间,纳粹已经开始秘密的研制UFO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