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四章 四战之地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七百七十四章 四战之地 (第1/3页)兴安州。
陕川湖广三省交界,下辖三关六县四个巡检司。
是一片被汉江贯穿的三百里山地河谷。
这里在崇祯九年,有两个知州、十三个知县,四路兵马分军布防驰骋其间,是天下首屈一指的混乱之地。
在元帅府,它是陕西的直隶州,知州叫袁韬。
而在大明,它是楔进陕西的飞地,知州叫金之纯。
卢象升麾下的郧阳明军向西挺进,前锋兵马已据兴安州最东端的白河县防守,作为绕过潼关收复陕西的突出部。
但明军进驻白河县的举动,也被元帅府关中旅副将赵之瑞侦知,随即发映山红所领游击营,赶在明军进兵继续前攻下闾关,分驻三岔,堵死其北进要道,威胁洵河流域。
兴安州西南的大巴山、盐场关,则被姚章儒占领,也就是曾欲投元帅府而不得、后同高迎祥联军的诸多摇黄群贼。
而其西部与汉中接壤的方山关、石泉县等地,被数支从汉中逃出的卫所旗军、瑞藩宗人管事、汉中府百姓团伙占领,若是时机成熟,他们当中将会孕育出新的流贼团伙。
四面八方,各路人马的先锋哨探,在这片狭长河谷你来我往,局面乱得吓人。
元帅府登记在册的知州袁韬是个投机者。
袁韬号争天王,本是汉中沔县人,早年投奔响马做贼是因为跟叔叔争婶子事发,确实很能争夺。
后来加入胡九思的团伙合兵作乱,虽然算是绿林小辈,但行事狠辣骁勇善战,即使在摇黄群贼里也是一等一的桀骜人物。
早在姚章儒派义子秦可多到河湟献上明军守将头颅时,袁韬就已经在联名写信的十五个大首领里了。
只不过当年的联名归附没能成功,不但没能给刘承宗留下好印象,反而因其十五个人有十三个王,让刘承宗推迟了自己的称王计划。
后来他们也没热脸贴冷屁股,没再跟元帅府联系。
一直等到刘承宗夺取西安府,拿下陕西大部,真正在西北成为大势,派兵进汉中向各地传檄。
刘承宗的使者进兴安州时,正赶上行十万胡九思率六队马超、袁韬在围攻兴安州城。
虽然知州金之纯带剑登城,招募壮丁布置武具,可终究兵微将寡,只要把城壕填埋、城墙拆出口子,不过是旦夕可破的样子。
胡九思对元帅府的使者态度外热内冷,只管招待使者饮酒食肉,但对归附一事只字不提。
袁韬则有不同意见,当晚内哄袭杀行十万胡九思,兼并其部,领了元帅府使者的檄文,以兴安知州的身份给刘承宗回信,奉上舆图、献出贡品、记录兵额,上表归附。
等屯兵驻扎兴安州城东面的马超领兵赶来,木已成舟,两军视州兵如无物,隔城对峙四日。
关于袁韬领兴安州归附的事,使者将消息带回西安,主政西安的刘老爷还在心里小小的纠结了一下。
因为这个袁韬的人品……就算搁在恶人扎堆的元帅府,不拟人得都算出格了。
高杰那种偷嫂子的已经是绿林兄弟里枉顾伦常之辈,袁韬更是超级加辈,他偷婶子。
偷婶子落草,胡九思收容接纳他,结果现在又因投奔帅府意见不合的嫌隙,恩将仇报将之袭杀。
若是刘承宗在关中,他必然看不上袁韬,但也不屑于因此利用其部,很可能就不会接受归附。
但袁韬归附时,刘承宗统帅大军在外,吏衙管事的是父亲刘向禹,把持关中武力的则是大将张天琳。
在刘向禹看来,接纳袁韬给小狮子带来的麻烦,要大于多一个这样的敌人。
毕竟多个这样的敌人直接干死就行了,而多个这样的部下,反倒要始终耗费精力防备。
但张天琳的建议是接纳袁韬。
在刘承宗尚未回返的这个节骨眼上,张天琳的主要防御方向是河南,腾不出太多人手跟郧阳明军掰腕子,更倾向于利用袁韬牵制卢象升的明军。
总之就是先别管这袁韬是个什么玩意,拿下兴安州再说,多些兵马防备侧翼,能减轻他关中旅的驻防压力。
张天琳一直在干这个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