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油画之争
226、油画之争 (第2/3页)
他说实话:“画她,都是按聘请模特的价格出钱的,知识产权算我的,她对这些也不感兴趣——她只对钱感兴趣。”
“金钱真是考验人啊,所以,我认为你不错。我女儿,她母亲,也经得起金钱的考验。只愿意自己挣钱,不接受任何馈赠,所以,我更愧对她,如果我当时有钱,我家境富裕,也不会……”
心中有隐痛,男人也变成了祥林嫂,席况打断他的啰嗦:“算了算了,说点我们高兴的事情。好不容易现在有这个时间,你能告诉我,你和你女儿怎么认识的吗?从哪些方面看出来,你认为这姑娘不错的?”
开始很不以为然,服装企业,以女工为主,有那么多长得漂亮的,他从来不在意,因为不是看颜值的人,再漂亮的姑娘对他没什么影响。
知道这是自己女儿了,刘向阳仔细回想,后来想起来,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的,是在厂区那条林荫道上。那是去年的一个夏天,天很热,他们碰见了,但是真正过去打招呼的,是焦安子,对另一个姑娘,只是瞟了一眼,印象中很高挑,很文静,也没有留下多少的印象。
开始,就是悠悠她们到车间买服装,给他们仓库那些服装画效果图,然后把效果图贴在箱子上面,后来才发现,真是一件大好事,节省了很多的劳动力。买家根据效果图选择服装,不需要每一箱打开,然后再重新包装一次,推荐产品也更容易了。
然后两个姑娘买了一些服装,拿回去加工改造,甚至连他们的边角碎料,都买回去加工成时装短裤,一时间,在大街上形成了一股潮流,连厂里的女工都有穿那个裤头的爱好。
后来供销科长告诉他,那些大红大绿的时装短裤,就是悠悠她们买了边角料,拼接制作成的,居然还变成了时装。他就觉得,这个姑娘很有创造力。
再以后,受到邀请,去看她领导和组织的服装表演队,又拉厂里来,给工人们演出了一场,就连技术室的设计能力都有了提高。
根据她的建议,组织年纪大的服装工人,专门改造加工积压的服装。最显著的成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简直就是成就了。她主动出击,带着焦安子与冷非两个姑娘,把老工厂积压下来的产品,拿到县里、乡镇销售,回笼了不少资金,大大地减低了积压。带动了工人们主动请缨,分期分批到外面销售,形成了一股风气,企业有回笼资金,又让工人们有一部分收入,上上下下都很满意,都说这些大学生有妙招。
看到她的设计能力,在看到悠悠母亲照片的那一天。焦安子崴了脚,刘向阳去看望。按道理说,随便到人家卧室不合适。但这个姑娘是他的手下干将,与张大雷住在刘苏悠悠的家里,他过去当机修的时候,小伤小病都是自己处理,想帮那个姑娘推一下,就在那间小卧室里,转身看见了悠悠母亲的照片,虽然过去了20多年,但是容颜不改,一听名字,吻合起来,天意呀,这才找到自己的女儿。在来去经过的堂屋里,看见张大雷正在制作的服装,就是悠悠在德国的作业绘图,大雷正在加工打烊。等刘向阳出去的时候,看见了一件基本上做好的服装。款式新颖,时髦漂亮,公司技术部门设计不来,商场里面也没看到过,于是把张大雷快做好的半成品拿回去了,大批量生产,然后进入市场,居然成了热销货。
那是女儿的设计呀,直接要了邮箱,和悠悠联系。她又发回来的两款,尤其是男装,国内市场上几乎很少有新款,投入市场以后,很快就把东风商标招牌打出去了。就是在悠悠回来前,还要给公司画了一张设计图,女儿简直就是自己的财神了。
他把这些经过告诉了席况,准女婿感叹不已:“这就是缘分啊,血缘关系形成的缘分,真让人叹为观止!”
“所以,我就是想让悠悠回来以后,腾飞的希望寄托在她的身上,让企业朝品牌方向发展,打向市场,才能真正站稳脚跟。我就担心,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万一,悠悠不认我这个父亲,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