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壮志谁酬

    第十七章 壮志谁酬 (第2/3页)

、魏延等寥寥几个旧部了。

    但也有好消息,初二的时候,义子傅干终于赶到了雒阳,一下马车,他便携妻带子直奔丞相府,特意来向陈冲问安。陈冲看见他来了,心中很是宽慰,就和他闲聊起来,这时傅干提及一个消息,他说:“大人,我在来的时候,路过晋阳。结果听当地人说,河东的焦公,好像在发鸠山登仙了呢!”

    陈冲想了一会,才知道他说的是焦先。就是那位当年在河东时,要和他三十年后论成败的隐士。现在算算,距离当时的约定好像只剩下三年了,陈冲对他印象深刻,难道如今就已经去世了吗?

    陈冲愕然的时候,傅干继续说道:“据当地人说,这几年来,焦公一直在发鸠山结庐,庐中只有草垫子,一日只吃一餐,即使是草庐着火,或是漫天大雪,他都不为所动。终于在重阳那天,大家登山的时候,发现焦公已在山顶,他对人说:‘将去矣’,于是有狂风刮过,一时飞沙走石,众人不能睁眼,等风停下时,焦公就不知所踪了!所以当地人都说,焦公是已经登仙了。”

    陈冲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是字面意思上的登仙。他随即哑然失笑,自己这算是输了吗?如果真的有人能离开这尘世,也与自己无关,他喜欢这片土地,能够埋葬在这山水之间,这就是他最大的愿望,如果还有什么值得一提的遗憾,就是还没有实现家国一统。想到这里,陈冲很难不感到悲伤,到了今年,他就六十岁了,也没有几年可以多活了,而在他死前,真的还能够看到神州一统吗?陈冲想到孔明、士元这些弟子,又安心了一些。

    不过从整体战局而言,吴人还是拥有一段较长的战略机遇期。司马懿南奔之后,襄阳在短时间内已经无法收复,夷陵、夷道也回到吴人之手。这也就意味着,吴人彻底掌握了广阔的荆楚平原,可以将兵力投往他处。以陈冲想来,吴人定然不会舍弃自己的水师优势,继续在樊城与汉军对耗,那可能的扩张方向就只剩下三处:一是遣兵淮南,二是溯流巴蜀,三是争衡南中。

    诚如此前诸葛亮所言,淮南乃是三吴屏障,孙氏爪牙,也是北上的跳板,战略意义极为重大,是吴人势必要夺回的。但如果吴人是打着长期对峙的主意,巴蜀的战略价值还要高于淮南,而行动来看,吴人入蜀,也可以借机发挥水师优势,显然更具有可行性。而进入南中,则是攻打汉军的薄弱地带,进取容易但获利不多,本质上也是为进攻巴蜀做铺垫,起到牵制和包围巴蜀的战略作用。故而也可以说,吴人夺淮南是上策,入巴蜀是中策,侵南中是下策。

    为了做相应的准备,二月初,陈冲就同时去信马超和诸葛亮,令他们抓紧时间修筑城池。诸葛亮方面陈冲还不太担心,毕竟当年周不疑留下的合肥大营还在,他可以借此为根本,扩充合肥的城防体系。但西府方面的压力就太大了,吴军若是按照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