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加油,一起向未来 第226章 把自己推向极限

    第三卷 加油,一起向未来 第226章 把自己推向极限 (第2/3页)

去芜存菁,把里面的部分内容摘出来做讲解。

    于是,这群国家队的运动员,已经站上过世界杯领奖台的大咖,开始了回炉再造,从最基础的平行站姿开始改,把走刃、豚跳、POP跳的分解动作全都重新调整和改进。

    为了能够更直观清晰地看出问题,唐槐在他们身上贴了反光条,除了四肢外,后背两肩之间是一条横线、脖颈到后腰和臀部是一条竖线,腰胯又是一条线。

    录像机记录这些线条,就可以可以清楚地判断运动员在发力过程中的姿态,从而得出改进建议。

    他们这一番操作可谓用心良苦,但是对刘敏、方瑞轩、张志旺等运动员来说,就没那么好理解了。

    一开始大家图新鲜,还是有兴趣和动力的,可当他们发现习惯很难改,连续两天要一个简单动作练到吐,情绪就又有波动了。

    在张志旺看来,自己的技术没问题,只要提升一点身体素质就行了,他的目标不是一定要拿世界冠军,而是一定要参加北京冬奥会。

    而通向北京冬奥会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他必须比队里的其他男选手快,确切地说是比高熵快。

    而他与高熵的成绩差距,依靠改进技术动作去提升,明显有些不切实际。

    同样,在张志旺的身后还有方瑞轩和韩笑、冯远宁在追赶,大家都觉得,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这简单的动作上,还不如去多练练力量体能呢。

    唐槐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李长逸等自律性高的人还好说,能够耐住性子一遍遍去做,去调整,有些人就是在应付了。

    他给大家做思想工作,训练不是简单地重复,更需要耐心、毅力和思考。

    为什么人家会比你快?看看视频截图,人家是收腹弓腰,整个人就像一根弹簧,而你呢?看看同样的动作,挺肚子撅屁股,这样的发力方式,取得的效果能一样?

    想明白这些,你就会在训练滑行中警惕和调整自己,通过一点点改变来形成肌肉记忆,从而提升比赛的成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