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汉隶之最可师法者

    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汉隶之最可师法者 (第2/3页)

是《乙瑛碑》,有宋人张稚圭石刻记云:“后汉钟太尉书”。

    但现在有一块石碑,也就是被人们称之为《乙瑛碑》的石碑,却是立于东汉永兴元年(153年)。

    据考证,此时钟繇只有三岁,显然是误传。

    可是,这么明显的错误,以前的古人就看不出来?

    所以,是后来钟繇彷了一块《汉乙瑛置百石率史碑》,还是另有原因?

    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应该是有一块类似钟繇真迹的石碑吧?

    《乙瑛碑》又称“百石卒史碑”“孔龢碑”“孔和碑”等,无撰书人姓名,它属隶书书法作品,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这样一块石碑,陈文哲自然是知道。

    《乙瑛碑》为方首碑,高198厘米,宽91.5厘米,厚22厘米,无额,碑文18行,每行40字。

    碑文之中记录了鲁相乙瑛,上书请求为孔庙设置百石卒史一人来执掌礼器庙祀之事。

    它属于纪事性的祠庙碑,与《礼器碑》《史晨碑》合称“孔庙三碑”。

    书法上,其书体方整,结构严谨,笔势刚健。

    书法雄劲,字取横势,粗细相间,起笔藏锋,收笔回锋。

    长笔画呈弯弧,波尾大挑,折角圆和,波势蕴柔。

    中敛旁肆,潇洒飞逸,气韵盎然。

    所以这块石碑被近人推为东汉绮丽书派的代表,是汉隶成熟的标志碑之一。

    所以直到现在,它都是汉隶之最可师法者。

    但是,说《乙瑛碑》是钟繇的书法作品,这个没有史料依据。

    据陈文哲知道的,已出土的汉碑有二百多种,且风格各异,其碑上都没有刻制书者的姓名。

    说《乙瑛碑》是钟繇的书法作品,只是人们的猜测而已。

    虽然钟繇擅书法五体,但后人只见到过他的小楷《宣示表》。

    至于其它书体的作品,后人从未见过,怎么说《乙瑛碑》是钟繇的书法作品呢?

    还有就是《夏承碑》,有关专家说“相传”是蔡邕的书法作品。

    但《夏承碑》到底是不是蔡邕的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