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天下奇珍

    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天下奇珍 (第3/3页)

疵”,“姹紫浓厚却无光“。

    过世的孙先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谜,好在孙瀛洲先生给故宫留下了斗彩三秋杯。

    上面的姹紫一色,就是最好的回答。

    因此,孙先生的弟子耿宝昌先生,给姹紫一色做了非常好,亦非常到位的诠释,即“色如赤铁“。

    所有到今天还在争论,什么是诧紫一色的所谓收藏者们,去故宫见了三秋杯,就不会再争论了。

    斗彩三秋杯上的姹紫一色,就是标本。

    所以,成化五彩上的“色如赤铁“一色就是“姹紫“。

    三秋杯的绘图与色彩搭配,独具匠心。

    百合花、野菊、兰草、萱草和山石,大面积用釉下青花显现

    成化青花为国产料“平等青“,呈色灰蓝。

    而成化朝釉下青花所呈云朦状,与百合花叶用凝腻红彩填装,串串连连、点点碎碎。

    这与浅澹云朦状的幽蓝山石构成反差,显得分外耀目。

    蹁跹蝴蝶、蜜蜂填姹紫、蜜蜡黄,尤其姹紫一色,与大面积澹雅之蓝形成鲜明对比,更显超凡脱俗,高贵典雅。

    纹饰绘画线条精准细腻,蝶儿、蜂儿,绘声绘色,栩栩如生。

    蜜蜂在飞,蝴蝶在舞,花儿在笑,兰草在飘,动静相连,乡居野景,跃然杯上。

    《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之说。

    三秋,原指秋季的三个月或农历九月。

    后来,民间多作三年解,谓一日不见,犹如经历了三个秋季。

    其实,最能代表“三秋“的是,杯上所绘野菊和百合花都开在秋季,因此,此杯被称作“三秋杯”。

    此杯釉面泛青,肥厚滋润,胎体细润晶莹,玲珑剔透,质如美玉。

    胎体在光线透视下,呈牙黄色。

    碗底窄圈足露胎处,为浅澹“火石红“。

    杯底釉下青花双方框线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巧拙楷书款。

    它整体呈朦朦状,有釉泡如珠。

    以上种种特征,才让这件成化斗彩三秋杯,成为成化斗彩之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