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古年号钱
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古年号钱 (第2/3页)
颜亮正隆二年(1157年)始铸,为金建国四十二年第一钱。
这种钱币为仿北宋大观平钱制作,质地精良,文字俊秀,楷书钱文旋读,径2.5厘米,重3.4克左右。
以物补史,以物证史,万安古钱币的大量出土,为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这也为研究当地古代经济贸易、货币流通、社会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和佐证。
可惜,大批的古钱币,都被人私自盗掘、贩卖。
幸亏犹豫钱币太多,那些盗墓分子也没有太多古钱币知识,才让一大批古钱币,留存在了一些隐秘的窖藏之中。
如果他们懂行,很多珍贵的古钱币,也许早就流入市场,甚至流出国门。
之前陈文哲就在黑市之中,买到过大批元代古钱币,不用想,那也肯定是出自元代窖藏。
“咦?那些家伙还真发现过元代钱币窖藏?”
“还真不能小看这些盗墓分子,也许他们不是因为不认识这些古钱币,从而留在手里不卖,而是因为古钱币发现的太多?一时之间卖不上价,所以就留在手里了?”
仔细看着回溯的画面,陈文哲已经开始了解那些盗墓分子的想法。
之所以留下那么多古钱币不出手,绝对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行,不认识,而是向着留着点跑路的经费。
相比石佛、铜钟,甚至是一些瓷器,古钱币的个头太小了。
如果找到一些珍贵的古钱币,手里攥着十几二十个,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有饭吃,而且肯定能利用这批钱币,过的和好,甚至是获得东山再起的本钱。
这才是这么多古钱币窖藏,留在一些隐秘之处,没有被那些家伙流入市场的主要原因。
这是他们的后路,毕竟知道古钱币之前的,就算是在最专业的盗墓分子手中,也没有几个掌眼能够全知全能。
当然,只要有点文化底蕴的人,都可以从那些保存完整的古币文字上,简单判断出一些价值。
所以,他们也稍微做了一些归纳。
比如最后一处窖藏在北河省,是在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