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蟾蜍砚滴

    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蟾蜍砚滴 (第2/3页)

专门挖掘遗存寺庙地宫的盗墓分子,他们也是发现了财富的密码。

    就是因为他们知道,每一座寺庙都有地宫,而且知道在那边,里面是什么规格。

    这样挖掘起来,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自然就会每次都有收获。

    那些没有收获,失败的犯罪考古,也不过是因为他们慢了一步,被其他前辈捷足先登。

    而窖藏也算是地宫的一种,只不过规格小店。

    还是说剑阁这地方,其中1997年发现的五连窖藏全部为瓷器,多为影青瓷器;

    1962年发现的鹤鸣山、卧龙山和1988年发现的小东街窖藏,除瓷器外,还藏有铜器多件。

    其他还有些瓶、鼎、熏、炉、烛台等很可能是供器。

    小东街还有瓶、盒、钵等小型玉器和玉雕的蟾、狮、道人乘兽像等。

    窖藏遗物虽无纪年,但其形式风格皆属宋代。

    这里面的东西很多,但是却不属于陈文哲。

    而陈文哲却在其中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东西,那是一件宋代龙泉青瓷蟾蜍砚滴。

    这也是出自一座窖藏,而且这座小型窖藏之中,藏得还都是蟾蜍砚滴。

    陈文哲可是最喜欢成系列的藏品,没想到这一次回溯,他还发现了一位同好。

    砚滴,亦称水滴、书滴,是滴水以添砚池的文房小品。

    砚滴的出现源于水盂,宋人赵希鹄《洞天清录》载“水滴辨”二条。

    古人无水滴,晨起则磨墨,汁盈砚池,以供一日用,墨尽复磨,故有水盂。

    水盂是贮水以供研磨墨汁的容器,用水盂往砚里添水时,容易水流过量,故有砚滴的发明。

    故砚滴一般容量较小,设计上通常有单独的进水孔和出水孔。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第九“说杂具”中有记载。

    水滴,像形者其制甚古,蟾滴、龟滴,由来久矣。

    古者以铜,后世以瓷。明时有蹲龙、宝象诸状。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者则名曰滴,不名曰盂。

    砚滴多“象生”造型是其由来已久的一个传统。

    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