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七十二疑冢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七十二疑冢 (第1/3页)

    寒门子弟们即使不读书,基本上也是衣食不愁的。

    如果不因外力遭到破坏的话,这种情况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变化。

    还有一些“寒门”是祖上曾经做过大官,非常富贵,只是后来家道中落了。

    其在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上,没有从前那么优越了。

    但即使如此,家中还是有些家底的,只要后辈努力,还是有复起之时的。

    所以,在古代,“寒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

    它有一定的社会等级,也不是现代人所认为的,只要是家境贫穷的人家都算是寒门。

    因为古代的寒门,是有一定的资产作为支撑的。

    古代的等级制度是非常明确的,在科举制开始之前,朝中的重要官职一般是由世家大族之间轮流任职。

    世家大族之外的人,是很难有机会出任朝廷的高官要职的。

    即便进入了朝廷,出任的也是一些不重要的职务或者被外放。

    科举制开始之后,读书人通过数十年寒窗苦读,一路考试,终于金榜题名。

    在古代读书的终极目的是做官,寒门子弟更是希望通过读书做官,来兴旺自己的家族。

    另一些寒门子弟则不喜欢做官,喜欢随性自在。

    比如:陶渊明不喜欢做官,就选择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

    徐霞客也不喜欢读书做官,一生选择了游历四方。

    但是在这里你要知道,徐霞客可不是穷人,因为穷人可没钱旅游。

    还有,当时的徐霞客虽然没有做官,但是他的社会地位在那里摆着。

    比如他出门旅游,来到了一座大山之前,他可以征发徭役,让人给他抬轿、做饭等等。

    也就是说,他当年上山旅游,是被人免费抬着上去的,而且中间的一些琐碎事物,都是当地穷人来帮着完成的。

    这就是古代读书人的地位,当然也不是所有读书人都有这么高的地位,但是从此可见一斑。

    而在汉代、三国、唐宋时期,读书的学生可没有多少穷人。

    比如名人韩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