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承日照之,纤毫无损

    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承日照之,纤毫无损 (第3/3页)

钮中,镜台中部尚有托盘。

    人物身旁,放置有镜奁等物。

    1986年苏江省在文物普查成果展览中,展出了一面汉代铜镜。

    其钮中插一铜质支架,与顾恺之《女史箴图》中的镜台是一样的。

    由于这类镜台形体小,所以常用贵重材料制作。

    三国至南北朝的文献中,就记载有“纯银镜台”、“玳瑁细镂镜台”、“玉镜台”等。

    还有一种放置于桌案上用的镜台,工艺效果特别考究,但时代偏晚。

    因为宋以后,坐具较前增高,一桌二椅的陈设渐次定型化,出现了高镜台这种家具,类似近代的梳妆台,镜子用架固定摆放在上边。

    大型铜镜,就是我们所说的穿衣镜,多是皇宫和王侯显贵家中的陈设。

    古史中关于这类铜镜的记载很多,最容易使我们联想到的是《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讽齐威王纳谏的故事。

    文章开头便说:“邹忌修八尺有余(今 185cm),身体昳(音yi)丽。朝服衣冠窥镜……”

    邹忌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对镜打量自己的形貌。

    据记载秦咸阳宫曾有大方镜一块,宽4尺,高5尺9寸。

    魏晋到隋唐间,也曾铸造特大的铜镜。

    晋灭吴之后,有一位大文学家陆机由吴入洛。

    在仁寿殿前,也看到一座大方铜镜,高5尺多,宽3尺3寸。

    人站在院子里,就能把全身都照得非常清晰。

    后来又有一个在北方称霸的胡人石勒,他宫里安放着一座大镜,直径足有二三尺,下面有纯金盘龙雕饰的座子。

    隋炀帝在扬州迷楼,过着荒淫无耻生活的时候,有一个佞臣叫王世充,因为进献了一座铜镜屏,讨得炀帝的欢心,被提拔到江都通守的重要职位。

    唐中宗李显在他做皇帝的时候,也曾命令扬州的铸镜工厂,铸造方丈大镜。

    另制作一根铜柱,嵌上许多金花银叶,把这方丈大镜安顿在楼上置于宫苑中。

    中宗骑着一匹骏马,对着这座宝镜,照看自己骑在马上的雄姿,非常得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