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传世古,黑漆古
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传世古,黑漆古 (第2/3页)
以至“民物殷阜,王公妃主,邸舍相望”。
人口的增长,使得铜镜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其次,会稽一带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
《越绝书》卷十一曾载,“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涸而出铜。”
从调查来看,绍兴平水附近有桃红兵康铜矿,绍兴兰亭谢家桥有大焦岭铅矿,上虞东关银山坝有铅矿,诸暨铜岩山有铜矿,在古代都有开采。
《嘉泰会稽志》并载,在县东五十里的锡山,越王曾采锡于此。
再次,古会稽地区自古即有发达的冶炼技术传统。
春秋战国时期古越国即以铸剑著名,青铜兵器冶铸技术甚至远超中原。
综上,从需求、原料、技术几方面,都保证了会稽铜镜铸造的先决条件。
人们在论述铜镜铸造发展时,往往将东汉中期始兴的浮雕式画像镜。
还有神兽镜,被视为我国古镜发展达到一个新阶段,及汉镜真正进入本时代特征的标志。
东汉江浙会稽,是当时全国著名的铜镜铸造中心之一。
这一地区的铜镜,主要铸有浮雕式画像镜、神兽镜和龙虎镜。
而其中以盛产和出土画像镜居多,也为其特色之一。
由于画像镜形体大,内容丰富,雕铸精致,素为中外学者所重视。
画像镜的浮雕艺术风格,完全不同。
画像镜的纹饰布局,采用四分法,钮座外的主要部位分成四区。
每区之间隔以乳钉,花纹讲究对称,表现技法采用斜剔法平面浅浮雕。
这是东汉画像石刻常用手法,颇具装饰趣味。
画像镜是汉镜的尾声,却给人以“曲中奏雅”的强烈感受,如同夕阳晚照,分外灿烂。
会稽铜镜中的画像镜,在我国铜镜发展史上是独创一格的。
在画像镜产生以前,已有“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之类的铭文。
但明确把西王母、东王公作为主题纹饰,却首先见于画像镜。
把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作为纹饰的题材,也是画像镜开创的先例。
除了人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