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章心到手到,鬼斧神工
第一千八百三十章心到手到,鬼斧神工 (第2/3页)
在已经与这种古老的文物相伴了37个年头。
经他手修复的青铜器已经高达1500多件,青铜器比老婆孩子和他相处的时间还长。
而1500多件的修复经历,也把他锻造为这一行业里的翘楚。
“心到手到”是行业说法,对着一件破败的青铜器,想象还原出它曾经的美,考验的完全是心力。
修复工作不是在文物上想当然的创作,而是尽力还原古人的所思所为,“心到”由此显得更为困难。
鉴于文物的独有性,每一次修复工作都是一个新案例。
虽然经验技术可以积累借鉴,但新问题总会出现在新案例中。
修复手段的实现,就成为考量“手到”的标准。
心先到、手跟到,缺了哪一步都不行。
以这件青铜鑑为例,由于器壁非常之薄,平均壁厚为1.5毫米,最薄处仅为1毫米。
为了将碎片完美拼接在一起,除了用传统的锡焊接法,更独辟蹊径想出在接面打孔。
然后在孔中插入铜销,最终让碎片咬合在一起的办法。
精密的思考设计,还得靠精湛的手工实现。
就算是现在,陈文哲还记得,当时他真是无法想像,在1毫米厚的接面打孔后,再插入铜销这项工作如何完成的。
直到他看到了使用的工具,才恍然大悟。
那码放整齐的一排排小工具,才是问题的关键。
细看之下,这些工具并无特别之处,全是市面可见的寻常货。
只是在那些专家们的手中,它们才具有了鬼斧神工。
就是这些细小的工具,才有了一件顶级国宝的修复。
特别是为青铜鑑重刻花纹,更能体现“心到手到”的功力。
由于古人完全手工制造青铜器的方式,每件青铜器的纹饰都是唯一的。
而且古代工匠创作时的随意张扬,会使得一件青铜器上的花纹,并不整齐划一。
特别是器壁上的一条纹饰,可能会一路斜出,但这并不影响青铜器的美,反而让它显得生动自然。
修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