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稀奇古怪,诡异之器
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稀奇古怪,诡异之器 (第2/3页)
经过了多位专家的鉴定,确认这是一件商朝晚期的青铜器。
这件青铜器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其奇特的造型,更在于鼋背甲上的32字铭文。
铭文记录了一位商王,在洹水射鼋的事迹。
这位商王对着河边发现的这只鼋连射4箭,箭无虚发,箭箭射在了这只鼋的身上,这件青铜器就是为了记录这一事迹所作。
据说是一位南河老农在河边钓鱼时所获,后来被国家博物馆征集入馆。
因为非正规发掘出土,所以,对于这件青铜器仍有诸多怀疑。
这东西的形象,就是一只乌龟的背上插着四只箭。
说乌龟不准确,应该是鼋,它作爬行状,探首,四足外露,尾向左偏,左肩部、背甲嵌入4矢。
鼋背铸铭文4行33字,记述丙申日商王行至洹水,射鼋。
商王射1箭,作册般佐射3箭,全部命中,商王将射获的鼋赐给作册般。
铭文所记,正与此器取像相合。
商代前期,少数青铜器上开始铸造铭文,字数较少。
到了商代晚期,铸铭青铜器明显增多。
直至商代末年,才出现几十字的长篇铭文。
西周是青铜器铭文的全盛时期,100字以上的铭文颇为习见,超过200、300字的也不乏其例。
青铜器铭文又被称作“金文”、“钟鼎文”,基本保持毛笔书写的形态,是当时的正体文字。
也是因为其上大多数有文字,才能让青铜器成为我国真正的国宝重器,因为它是在传承文明。
比这一件更加重要的,肯定就是那只饭盒。
陈文哲之前就买到过一件遂公盨,就是不知道藏在保利的那件是不是真的。
遂公盨:“我必须也是真的!”
你以为它只是一件“饭盒”,实际上还真是一件青铜饭盒。
“盨”音同“许”,在古代用于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
这件青铜饭盒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铭文,盨上有铭文98字,记录了大禹治水、为政以德等内容,文体与《尚书·禹贡》类似,又可互证。
这件青铜盨是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