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清淡高雅,形秀色润
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清淡高雅,形秀色润 (第2/3页)
。
明清时期,德化窑烧制了色泽光润明亮的“象牙白”,永乐窑烧制了釉色温润如玉的“甜白釉”,这些都不失为白釉瓷器中的精品。
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一般瓷土和釉料,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氧化铁,器物烧出后必然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色来。
如果釉料中的铁元素含量小于0.75%,烧出来的就会是白釉。
白如凝脂、浑然一色的白瓷,最具自然天成的情趣,它看似朴实无华、平淡无奇,却极具诱人的魅力。
因为正是有白瓷相衬,才有奼紫嫣红的彩瓷争妍。
然而白瓷的出现绝非易事,它经历了一个由青到白,漫长的工艺技术发展与提高的历史进程。
1971年在南河安阳,虽然出土了一批北齐时期的“白瓷”,包括碗、杯、罐、四系缸、长颈瓶等器物,但这批近似白瓷的釉面上却微微泛青绿色,且为数有限。
它表明此时白瓷胎釉,尚未达到成熟白瓷的标准,还是属于青瓷向白瓷过渡阶段的产物。
成熟白瓷的出现是在隋代,唐代邢窑白瓷以其光洁纯净的釉色,成为风靡天下的名瓷。
宋代定窑白瓷以在白色釉面,采用印花、刻花与划花的技巧,将白瓷从纯白色装饰,推向一个繁花似锦的新阶段。
通过种种可以肯定,宋代可以生产白釉瓷,而且还能做的很好,比如定窑白瓷。
那么汝窑就肯定可以生产白瓷,这一点应该能够确定。
但是,现在传世的汝窑白瓷,特别是汝窑葱根白釉瓷器,更是少见。
不过,只要有,那就肯定能够鉴定出来。
鉴别瓷器的真假的方法也不过是那么几种,比如造型就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
仿制古陶瓷,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采,能效其隽秀,未必能学其古拙。
因为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说陶瓷器在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体现各时代的特色,但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所以若能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可以在鉴定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