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轩然大波之盛渊帝的旨意

    第四十九章 轩然大波之盛渊帝的旨意 (第2/3页)

来折报喜,去年冬季凤岭知县吴玉宗配合农女孟氏,收流民制保暖衣,救助灾民一千又余,可喜可贺,今年冀州赵知府同周围镇县官员,一同支持农女孟氏大量捐助种粮,高产有望,国民变富变强有望。”

    盛渊帝说完,看了一圈,问道:“怎么样?故事是一个版本吗?”

    “和老臣的是一个版本,和王大人的应该不是,但臣建议,应对冀州大小官员给予嘉奖。”

    李忠说到。

    “这是官员应该做的本分,难道,这里有李大人亲属,李大人才会如此急着提嘉奖?”

    王永和说道。

    “此言差矣,王大人,正是因为没有,所以我才说的如此大方,当然,如果是老夫的夫人或儿子参与其中,我就不能说了,得避嫌。”

    “你~”

    王刚直接气的无语。

    “王侍郎,那你所说是确有此事,还是,就是个故事?”盛渊帝冷声问道。

    “这”,王刚直接汉如雨下,跪倒在地,用眼角偷瞄自己父亲。

    这怎么说,如果说是故事,那么那可是戏耍君王啊,说是真的,如此大功,万一皇上召赵睿,吴玉宗、那个农女来,便是欺君之罪啊。

    “回皇上,此事应是王李氏所见所闻,也应是参与其中了,不过可能是妇人之仁,想让王士郎夸赞与她,所以有些夸大其词,王士郎一听此事,只觉是大盛福事,高兴至极,没有细查,直接报与皇上。”

    王永和在旁边回禀道。

    “是的,就是这样。”王刚磕头道。

    “听信妇人言,还不知查证,却也是个昏头的,如此,罚你由三品正侍郎,调至副侍郎,也可好好冷静一下!”

    盛渊帝说完,王刚直接如泼了一盆冷水般,磕头领旨。

    “卫老,你看,朕应如何论功行赏呢?哦,顺全,去,把赵睿的:折子拿去给卫老一观。”

    盛渊帝直接发令。

    “是!”

    身旁太监顺全直接在龙案上稍加翻找,找出折子,递到卫老手中。

    这卫老大有来头,他是当今太后的哥哥,也就是皇上的亲舅,还是皇后的父亲,又是皇上的岳丈,现任中书省宰相之职,所以深受依仗。

    “嗯,回皇上,这赵知府上的折子,最是陈述事实,虽说也有为下属知县县令请功之嫌,可却没怎么提自己,老臣看,种子之事,没有丰收,可不必先论,这流民一事,却控制的得体。”

    卫老回道。

    “言之有理,依朕看,这赵睿治外如此有手段,可比徐州知府强的多。”

    “皇上言之有理。”

    卫老赞同。

    “嗯,朕有意调他为徐州知府,徐州有宣盛轩的封地,人员散杂,不好管理,正需要如此人才,可这冀州,紧邻徐州,可有合适人选为冀州知府?”

    盛渊帝讯问到。

    “秋闱科考没有开始,有用人才还是短缺,且冀州管制已成规模,不如,先让赵睿带管两州?”

    李忠提议。

    “那不可,一身兼两州之职,万一分身乏术,两州都乱了怎么办?”

    王永和反对。

    “那,让王副侍郎去,也行,现在冀州形式稳定,只等粮食三倍丰收,就更加稳定了!”

    李忠怂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