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八科取士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六十九章八科取士 (第1/3页)

    就如陈东所说,这场波澜归根到底就是赵桓大力兴办学校,所衍生的学生阶层壮大。最终与占据了太多特权的士大夫阶层,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大宋仅培养成年学生的民间学院就数以百计,而且都显赫一方。其中像白鹭洲书院,象山书院更是名垂千古。

    官府又大推学校教育的国策,在全国兴办学校。

    这使每年产生的学生都规模极为庞大,  不说达到后世千万规模级别,百分之一的水平,十万规模还是有的。

    这些人不可能全部涌进官场做官,大宋举国上下也提供不了这么多官职。

    而且这些官职明显都被士大夫们所垄断,建设了一条完整的选试之路。

    针对陈东提出的情况,赵桓问道:“年年十万、数十万的学生,都是我朝珍贵的人才,  这些人不可能全部涌入官场,  卿打算如何安置?”

    陈东立即斩钉截铁的回道:“臣以为,  这些学生并没有士大夫那般孤高傲气。他们不至于刚走出校门,就想做一方主官,朝廷要员。”

    “此前吏部选试以选官为主,已经不适合当前形势。”

    “所以臣以为应当扩大选试范围。”

    听完赵桓有些了然。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与士大夫们皓首穷经就想考个进士不同,学生们要求比较低。

    这也跟他们手中不掌握国家特权相关。

    他们现在的追求是首先给整个阶层寻找一条可靠的出路。

    所以在学生当前的争斗重点是,士大夫可以继续掌控上层,学生们可以从基层做起。

    扩大选试范围,也就是给学生们一个出身之路。

    可赵桓却眉头紧蹙,对陈东提出的方案非常不满意。

    这份方案充满了妥协。这也是改革不如革命的地方,扫除积弊并不彻底。

    赵桓其实是有决心,有毅力,发起一场席卷全国的大清扫的,借学生之手,彻底将士大夫们扫进历史尘埃。

    这个封建残余势力,实在是太拖累国家发展了。

    可倒是学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