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两百五十二章 顾恺之

    第两千两百五十二章 顾恺之 (第2/3页)



    “但是内府的人也不傻,老高写得这般模棱两可,又有诸多前代鉴定家的偏见在前,内府的人怕也是将之当做了伪品看待。于是这画在内府里边也没人重视,很快束之高阁,别说《石渠宝笈》,就连内库档怕都懒得记这一笔,才有了流出的机会。”

    “再研究研究吧。”四舅妈很谨慎的说道:“咱们也别轻易下结论,先把画修好再说。”

    “嗯,好在这画还是用的宋绢镪法,只用了浆糊胶而没有用矾,画心反而保存得比较好,”周至也不免感到庆幸:“后面这段时间保管不善造成的伤害,算是比较好修的。”

    三人在判断画作真伪的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绘画风格,主题,诊断画病的过程,到现在已经看得八九不离十了。

    顾恺之的画作大面儿上是抓眼神和表情,而细节上则体现于线条和渲染。

    线条叫做“游丝描”而渲染叫做“凹凸法”,一个绘出轮廓,一个营造出立体感,让画卷上的人物呼之欲出。

    当然还有很多单独属于《烈女图卷》的特点,比如女性人物常用“朱眉”,也就是用红色来突出眉毛。

    这是赵飞燕的“新妆”,被顾恺之带入到了画中。

    其二就是虽然多有春秋战国的故事,但是里边人物都是汉代的服制,无论是车马座屏,还是男子的梁冠,长剑,女子的垂髻,深衣,都是汉代的。这一点在前后卷的表现上,都完全是统一的。

    其实比较到这里,基本已经能够断定周至手上的这幅《烈女传仁智图后卷》,是和前卷相同的宋代摹本了。

    画卷内容的四个故事里,除了赵将括母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意外,其余的得是熟悉春秋故事的人才知道。

    鲁臧孙母记录的是鲁国大夫臧文仲的母亲,在出使齐国前给他分析国内外政治形式,要他预防危机,后来遭遇危机文仲写回一封密信,无人可解,又是文仲母亲解读了内容,说儿子已经被齐国软禁,且已准备发兵偷袭鲁国,需要做好准备,最后齐国见鲁国有备,只有放弃战争计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