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节 荆楚

    第二十二节 荆楚 (第2/3页)

开展……”

    “为什么呢?”

    “没有教师,光是现在的扫盲工作就力不从心了。”荆楚说,“而且笨港那边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刚接受过来,还没能真正控制。”

    接受郑芝龙集团的移民之后,魏八尺迁徙了部分到高雄充实人口。但大部分还是留在原来的村庄。因为他没有足够的行政资源,所以暂时也只能让原本的笨港的民间自治组织继续存在。只要他们能保证按时缴纳贡赋出劳役就行了。

    而且十八芝之一的郭怀一在霸王行动之后就销声匿迹了,他既没有去安平投靠郑森,也没有证据显示他出现在郑芝凤、郑彩或者其他原郑氏集团主要首领的地盘上。乐观点想,他可能已经在逃亡大陆的路上掉进海里喂鱼了,或者脑袋正被插在某个土人村寨的门前风干。不过凡是要做最坏的打算,郭怀一很可能还在台南地区潜伏。

    在这种情况下,项天鹰哪里敢把宝贵的归化民教师派遣过去,原本笨港移民集团的扫盲工作完全没有开展。归化民教师的扫盲工作只针对高雄市的百姓。

    “原来是这样。”金晓宇心想,要是加上笨港的移民村落的人口,元老院在高雄地区统治的人口差不多就有十万人。

    按照一般的标准,原则上1.5万~2万人口设置1所全日制小学,小学规模一般不少于24个教学班。也就是说,每万人就应该提供大约100个小学新生的学位。

    高雄国民学校现在是每学年可以提供200个学位,也就说,只能应对大约2万~3万居民。缺口高达三分之二以上。

    “这缺口也太大了。”金晓宇沉吟道。学位短缺在各地都有发生,但是高雄的短缺情况是最大的。

    这不是简单的扩建学校能解决的,关键在于师资,而现在文教省最缺的就是师资。

    她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你们第一批去临高念高小的孩子是几几界的?”

    “1633界的。”

    “考去临高念高小的有多少人?”

    “十九人。”

    “我记得项天鹰说过,他和胡相谈过,每年芳草地高小毕业的临高学生……”

    “是的,但是简易师范还有一年,他们得到明年才能毕业。”荆楚苦笑,“能来十个人就好了。”

    “是呀,是呀,我们还得支撑一年才行。”

    再去找胡相要人是不现实的。看来这一年是无论如何都得支撑过去才行了。笨港的移民只能暂时顾不上了

    金晓宇知道,虽然她带来的十个新教师,但是这些人其实填补不了缺口,高小一开,加上她还要按照大纲加课时,十九个教师四个文职秘书外加她和项天鹰两个,是无论如何也不够用的。

    她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高雄本地的甲、乙种文凭获得者有多少?”

    荆楚没明白她的意思,迟疑道:“归化民干部大多有甲种或者乙种文凭。还有一些读书人,也考了乙种文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