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之下枯木难支 南北相望苦从中来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一朝之下枯木难支 南北相望苦从中来 (第1/3页)

    渔阳大战十日后,朝廷诏书传到韩申手里,命韩申、彭关封统领剩余的虎贲军撤回洛阳,先行休整。

    郭钧等人待敌军以离开燕州境地后,便班师回到奉城州府,一路上燕州百姓皆锣鼓喧天,庆祝新军大胜而归。此一战不止在燕州盛传,就连远在扶余城的姚景等人也以知晓,青州、并州与燕州接壤,民间广为流传着各种消息,其中传的最多的就是:燕州起义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大晋精锐击败。一时间,大晋国土内流言四起,官府强制封锁这些消息,却也只是徒劳无功。本来就处在多事之秋的大晋王朝,如今将要面临更为严酷的考验,到底是顺天而为,还是逆天而行,摆在晋僖宗面前的难题,他改如何处理呢?

    回到奉城内,郭钧等人做好休整,便来到州府大堂内议事。此一战有太多问题摆在他们面前,这些问题如若不做出处理,日后很有可能导致祸患。大堂内,卢匡早已做好功课,便将问题抛出,与众人商议。

    一、新军装备与大晋军队相比,相差甚远,此战我军为守势,故还可以应付,但如日后出兵,便是要依靠绝对的军事实力说话的,此事乃是重中之重!

    二、新军军阵还需多加操练,以目前兵力,如不快速扩军,便很有可能受到重创,此战敌我损失皆不少,称不上是大胜,扩军一事无必要提上日程。

    三、求贤令要顺势颁布,燕州之地辽阔,目前地方上官员不足,工事修建、兵器制造也缺人手,为使燕州兴盛,便要提早做准备也。

    如此三点,当务之急也,定要在短时间内有所对策,方能应对大晋下次出兵征讨!

    众人各抒己见,将自己所想所虑说与大伙听,思想碰撞出火花,事情才能得以最优解。经过一天的研究探讨,总体上给出了如下解决方案!

    新军要想对抗大晋军队,便要以己之优势,攻敌之短板。大晋王朝步甲军士纵横天下,新军如若也大力培养步战之旅显然是浪费时间与精力。卫展、贯玉提议效法胡人,大力发展骑兵部队,最好是游猎轻骑兵,机动力极强,可胜任各种游击突围战,用速度决胜负。况且燕州地处东北、与鲜卑接壤,可从其手获得众多优良马匹,此乃得天独厚之优势也!郭钧更是提议,要训练一支精密部队,如同当年攘侯所创撼王白马骑一般,用来执行高难度任务!工部翟仁凯目前已经着手研发打造类似平削弩的备用武器,用来提升整体实力。如此几方面着手,便可解第一个难题。至于具体实施之事,便由郭钧督造筹备。

    颁布求贤令,鲁衍立刻就想到了老师文垣叔,经此一战,燕军以胜,如今已是明着跟大晋王朝翻了脸面,那就顾不得许多了。卢匡在请示了老师后,便休书一章,昭告天下,书中写道:当世大儒文垣叔以担任燕国义军之客卿,燕军以上卿之礼相待,以此表达燕军求贤若渴之决心。此书一颁布,天下士子间便流传开了一句话:燕军决意千金买骨,文大人高洁先从隗始。不少民间士子无靠山者,皆往燕州聚集,卢匡等人新建学士馆,用来安稳投靠学士,再从中选拔合适之人,调任各处岗位,半年时间,燕州就来了二百多人,这无疑为燕州的治理,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文垣叔毕竟心中还是有所顾虑,在看到燕州以及日渐入轨,便告辞了新军众人,辞退归隐于蒲县,继续延续治学之道,以免学社断了传承,其回去之前还从燕州士子中挑了几人与其一同回去,这几人便是文垣叔的关门弟子,日后皆是鼓动天下风云的大才!

    渔阳之战过后,并州、青州不少流民听闻燕州如今日益壮大,且百姓安居乐业,于是便从关内来到关外燕州府,在这里开垦荒地,从新定居!正是因为燕州收留了不少流民,新军大营也扩充了不少兵力,年轻力壮的参军,年老便回乡务农,此乃中原大地千古之习俗。短短半年间,新军部队便多了一倍将士,虽然训练时间不多,但作为后备军也是一份有生力量,这让燕州抵御大晋出兵镇压又多了几分把握。

    有此等应对之法,新军如今日益壮大,燕州也变得越发繁荣起来,与之前相比,那是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大晋王朝已经开始准备第二次出征镇压叛军,僖宗听从太尉之言,广开言路,任用贤才,将整个大晋朝堂血洗了一番。韩申与彭关封因战事失利,被关押了半年之久,但这恰恰是僖宗为了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