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婚(二)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婚(二) (第1/3页)

    到了泰宁镇节度使衙门,此时大门口一直到里面迎接新妇的青庐都已经铺上了毡席。而青庐则是设在后院正堂内的一个大帐篷。

    按照习俗,新妇至男方家后,新妇下车时不能直接双脚沾地,需踏着毡席入青庐,但因席短路长,需一路转移接铺,故有转席之称,又称转毡或传毡。

    而青庐又名百子帐,其实就是男方在家门外选一吉地以青布幔为屋,用来举行婚礼仪式的场所。青庐之俗可能早于北朝,唐代时沿用。

    不过以李从燕的财力,完全没有这个必要,直接将毡席从门口铺到了最里面。

    李从燕将甄宁夕搀扶下车,二人一同步入节度使府衙。此时按照民间习俗,还有一个弄新妇的环节。

    便是新妇至夫家后会以团扇掩面,此时宾客亲友便会列座偷看并戏弄新妇。这个环节与民间下婿桥段类似,但顶多只到口头调笑而已。

    不过这个弄新妇的环节也被取消了,倒不是李从燕小气不识逗,而是众宾客实在没人参与,堂堂登州镇节度使李从燕娶亲,谁敢当众戏弄新妇?活得不耐烦了!

    片刻之后,李从燕牵着甄宁夕的手来到了青庐,开始拜堂的环节。

    唐代拜堂并非后世拜公婆或亲属之俗,而是指夫妇行拜礼。有趣的是在前朝武周时,因为女性地位前所未有的高升,所以出现了男跪女不跪的状况──行拜礼时新郎双膝跪地拜倒,而新妇站立只在胸前双手合十鞠躬的奇特景象。

    此时李从燕和甄宁夕相对跪坐下来,在司仪的高声唱和之下,二人对象三拜,完成了这个礼仪。

    李从燕和甄宁夕对拜后就床,甄宁夕向左,李从燕向右,二人一同颂祝词,并以金钱彩果散掷。这个环节便是撒帐。

    吴从汉、李魏、李任、王祖河、白济汛、种桦甲纷纷上前争抢,周围一众尚未婚配的宾客,甚至是节度使衙门内尚未婚配的仆人和维持秩序的衙役都纷纷争抢,就如同后世结婚时抛洒红包一般。现场顿时热烈了起来。

    这个仪式带动了专门铸撒帐钱的行为,尤其唐代皇室更是热中此道,铸了许多奇形怪状的撒帐钱。

    撒帐之俗据传起于汉武帝,当李夫人初到时,汉武帝迎夫人入账中,并命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两人以衣裙盛之,意谓装的多则得子也越多,后世亦效仿之。

    此番李从燕也命人专门铸造了撒帐钱,上面的花纹中还特意加上了登州字样,也算是为将来准备些“技术积累”吧。

    随后李从燕和甄宁夕在司仪的主持下,再度相向而坐,李从燕用探杆将甄宁夕的盖头挑掉,但是紧接着甄宁夕用手中的团扇遮住了自己的脸,李从燕依旧看不到甄宁夕的容貌。

    周围的一众宾客也发出了一阵叹息,纷纷起哄,让李从燕却扇。

    李从燕当即吟诵了一首描写美女的唐诗,用来夸赞甄宁夕。如此便可以看出此时民间对唐诗的痴迷,即便大唐已经灭亡,现在的后唐其实是一个“伪唐”,但是唐诗依然有着广阔的市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