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安则下线

    萧安则下线 (第3/3页)

送过来的。”

    一旁守着的侍卫当即明白了萧策的眼色,从他手中拿过这封密信来,递给了一旁的将军,供他们传阅,只是他们看的人越多,越是议论纷纷。

    冯哲一拍桌子,震的桌子上的茶水都洒了出来:

    “岂有此理!我军攻打北境之时,中原各路义军毫无所动,如今我们要借道攻打长安,他们却推三阻四,还敢问我军索要二十万石粮草?”

    一旁的陆长风看完信也是皱起了眉头:

    “我看这粮食就算是给了,他们未必能让我们安然过去,沈括为人心思阴沉,迟迟不愿归降洛阳,只怕还有称王的二心。”

    宁玉也在一旁道:“长风所言极是。”

    一旁的月栖城降将赵义,看准了时机倒是起身一揖道:

    “依我看,我们何必受制于那沈括,加上我城内守兵和殿下带过来的洛阳兵马,我们手里现在足足有三十万良兵,沈括那两州也就十五万的人,我们两倍于他们!直接打过去便是!如果殿下愿意的话,我愿意为先锋。”

    眼看着其他几个将军也都主张打过去。

    萧策居高临下地看了他们一眼,不紧不慢的问道:

    “其他几个将军也都是这个意思吗?”

    大家纷纷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跪了下来:

    “是,我等皆主战。”

    唯有陆长风和李寒宁沉默不语。

    萧策没有让他们起来,反而是目光看向了他们两个:

    “我看长风和寒宁都没说话,你们莫非还有别的意见?”

    陆长风起身道:“沈括此人无论是用兵还是用将,比起殿下来自然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军与他们也是兵力强上不少,各位将军也有勇有谋。”

    他话锋一转又道:“只不过我担心的是我军本来就是长途奔袭,粮草是否供应得上,沈括在那两洲可谓是世代公卿,如果我们就这样打过去,民间的想法是否顺应民心。”

    李寒宁也跟着站了起身一揖:“我和长风想法一样,各地义军反抗大梁,也无非是因为大梁失了人心,可是在进入长安之前,就贸然对其他义军开战,若是堵不住天下悠悠众口,将来进入长安之时,也是名不正言不顺。”

    他们其实都想打,只是眼下显然不是时候。

    冯哲看了他们一眼:“都到这个地步了,还不赶紧打下来,那你们说怎么办?总不能让我们三军一直在这里耗着吧?”

    眼看着时机已经差不多了,宁玉正要起身开口。

    却听到营帐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来人翻身下马,闯进营帐来:

    “不好了,二殿下。”

    来的人正是当时萧策派给瑞王萧安则的近卫,此时他身上的盔甲破烂,满处都是血迹,脸上也有着已经看不清楚的血污。

    萧策看着他这副样子顿感不妙,突然从座位上起身问道:

    “发生什么事了?安则呢?”

    那个人哭着跪在地上,声音都在发抖:“殿下节哀,瑞,瑞王殿下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