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3章 沥青的线索

    第1653章 沥青的线索 (第2/3页)

找希望,哪怕只有一丝可能,也绝不能放弃。

    会议室的白炽灯嗡嗡作响,陆川第三次将白板上的线索图擦去。红蓝色的记号笔痕迹层层叠叠,如同缠绕的死结,而投影幕布上循环播放的玉米地现场画面,在冷光中显得愈发阴森。墙上的电子钟显示凌晨两点十七分,参会人员的领带歪斜、衬衫皱成咸菜干,烟灰缸里堆积的烟头几乎要漫出来。

    “从失踪人口比对、医院记录到周边走访,所有常规方向全部碰壁。”陆川用激光笔戳向屏幕上死者鞋底的特写,橡胶底的菱形网格纹路在放大二十倍后,每个沟壑都清晰可见,“现在,我们惟一的突破口,就是这双鞋。”

    王帅翻开磨损严重的笔记本,纸页间夹着几张皱巴巴的走访记录:“根据鞋印深度和磨损特征,死者体重约75公斤,右脚掌着力点偏内侧,说明有长期行走习惯。但这种菱形网格纹太特殊了,我们跑遍全市劳保用品店,连批发商都没见过同款。”他将手机里的照片投影出来,二十几家店铺的货架在屏幕上快速切换,清一色的条形或波浪纹鞋底。

    张辉捏着酸痛的后颈补充:“会不会是小众品牌或者定制款?我联系了省内所有制鞋厂,数据库里没有匹配记录。但有个厂家技术员提到,这种纹路设计更像是九十年代出口劳保鞋的风格,或许是库存老货。”

    法医张凯突然举起手,解剖报告上的荧光标记在灯下闪烁:“我在死者鞋底缝隙提取到微量物质,除了玉米地的泥土,还有黑色焦油状成分。经过气相色谱分析,和沥青成分匹配度87%,但其中检测出的苯并芘含量异常高——这是工业级高温沥青才有的特征。”他调出对比图表,“结合死者肝硬化病史,很可能生前长期接触这类物质。”

    杨森转动着三维建模的滚轮,虚拟的犯罪现场在屏幕上缓缓旋转:“抛尸路线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