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滨州的变化4

    第二百三十三章滨州的变化4 (第2/3页)

机之外,王跃还责成李云龙那边新“雇佣”的大波波航空工程师(汉斯集中营)改进了里-2运输机的图纸,在米高扬改进的里-2运输机基础上,对飞机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甚至搞出了宽体加长版客机,可以一次性搭载48名乘客,在亮剑时空那边绝对够用,按照王跃的计划,这些里-2运输机至少还得再飞50年。

    可想要里-2运输机的性能能够达到设计标准,不管是龙骨还是大梁这些就都需要使用万吨模锻机一次性成型压制。反正飞机使用的特种铝合金,超薄高强度蒙皮都需要自己帮着带过去,也不差龙骨和大梁了,在战争结束前能够完成里-2运输机的自产,就算是一个奇迹了。

    “民用飞机?是咱们自己生产,还是代加工啊?”陈汐更感兴趣了,他们现在已经开始涉足汽车制造业了和石油产业了,后续插足飞机制造业也不是那么的难以接受,更何况目前在国内获得航空器的生产资质貌似比获得汽车的生产资质更简单一些。

    “自产?”王跃有些拿不准了,真的可以自产吗?关键是生产出来以后能够取得适航许可证吗?没有获得适航许可证,自己的飞机难道就真的明目张胆地往亮剑时空运吗?

    为了维护自己的蛋糕,白头鹰和欧洲都在不算提高民用航空器的技术标准,阻挡其他人来分割蛋糕,而他们便可以利用那些早已获得适航许可证的机型来持续捞金。

    那位说了,拿不到适航许可证会怎样,打个比方,你拿不到欧洲的适航许可,那么你的飞机就不能飞欧洲的商业航线,想飞也可以,那就只能是走民营包机的形式往返,诸多的限制保准让你欲仙欲死。

    也不对啊,塔莎的那些个里-2运输机貌似飞得也不错啊,嗯,里-2是正经的拿到dc-3的生产许可的貌似,而dc-3那玩意貌似现在还一样飞着,虽然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有不小的限制,可和东方大国那些被围堵的机型还真的不太一样啊。

    “是啊,只要咱们有这个意向,我就能给你弄到现成的飞机制造厂,滨州市政府也肯定是一路绿灯。”陈汐眼神灼灼的盯着王跃说道,她觉得今天这事儿绝对有门。

    “滨州有飞机制造厂?不是说滨州的通用飞机制造厂一直都磕磕绊绊的吗?”王跃有些不理解了,没听说现在滨州还有飞机生产能力啊,充其量也就是生产一部分的零部件罢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海军型的歼七战斗机就是在滨州组装调试并实现首飞的,后续海军部署在辽东的很多飞机都是咱们这边组装维护的,很多零部件也是本地生产的,所以海军在滨州有一个很大的综合性飞机组装维修中心。”陈汐介绍道。

    “陈汐,海军方面会愿意出售?后续不会有什么麻烦吧?”被陈汐这么一提醒,王跃也想起来了,海军貌似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