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时命

    第4章 时命 (第2/3页)

三人一起前去,想来只能是金陵讲武堂的事情了。

    这可真是个意外的惊喜!

    话说回来,老三孟璟已经35岁,老成持重,由他坐镇枣阳军,暂时处理军务,孟珙也能心无旁骛抽身,轻轻松松上路。

    老四孟珙今年刚好30岁、老七孟璋24岁、老十孟瑛只有18岁,都在讲武堂招募学员的年龄范围之内。

    看来,金陵讲武堂,他们是上定了!

    “孟大,可我已经30岁。陛下拉我进金陵讲武堂,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啊?”

    孟珙苦笑一声,很是有些感慨。

    十弟孟瑛只有18岁,那才是去讲武堂学本领的年纪。自己三十而立,已经老了。

    孟珙的话,却被孟大摇头否决。

    “将军,到年底你才30岁。你现在是29岁刚出头,再说了,金陵讲武堂是一年的学制,等你30岁,你已经完成学业。刚刚好!”

    孟大一番劝说,孟珙撇撇嘴,不再言语。

    其实他已经隐约猜到,皇帝让他去金陵,大概率是要他进金陵讲武堂学习。要不然,也不需要他交割军务。

    金陵讲武堂,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他又能学到什么?

    “四哥弓马娴熟,久经沙场,咱们都是见识过生死,到金陵讲武堂去,是去教人还是被人教?”

    老七孟璋狐疑地问道,嗤笑一声。

    自嘉定十年(1217年)起,金军大举进犯襄阳起,孟珙就随父孟宗政作战,在金宋长达七年的战争中屡立战功,军功卓著。真不知道,他去了金陵讲武堂,还需要学什么?

    “就是,以四哥的军功和本事,要是真的去了金陵讲武堂,那妥妥的讲武堂总教谕,连皇帝都得规规矩矩听课。”

    老十孟瑛迫不及待加了进来。

    “胡说什么?”

    孟珙转过头,冷冷地瞪了一眼两个弟弟。

    “既然你们如此厉害,宋金怎么打了足足七年,你们怎么没有灭了金国?”

    孟珙的诘问,让孟璋二人面红耳赤,却难以反驳。

    “你们久在边塞,边军实力如何,尤其是军官将领带兵能力如何,你们都心知肚明。”

    孟珙转过头来,看着滚滚的江水,面色凝重。

    “就比如说枣阳军,名义上两万余众,实则作战的不过七千余人,只有三成不到。其余人不得不屯垦养马,以免粮草不济。”

    “但是军中将领,贪生怕死者不在少数,可堪重用者寥寥无几,一旦用兵,京西制置司立派监军,百般掣肘。将军虽为忠顺军统制,但畏手畏脚,难以如臂使指。”

    孟大接着孟珙的话说道,看样子是有感而发。

    孟璋和孟瑛面面相觑,不敢吭气。

    听起来,兄长说的似乎在理。

    即便是兄长说的没有道理,这个时候也不能反驳,以免遭到更为猛烈的打击。

    “《鞑靼策》你们都看过,你们以为,陛下是闲的没事,哗众取宠吗?”

    孟珙指了指孟瑛腰间的《鞑靼策》一书。

    “四哥,你的意思是……”

    孟瑛懵懵懂懂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