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三司

    第45章 三司 (第2/3页)

话进来。

    这位大理寺卿,年纪大了,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锐气,只知道逢迎上意,让人唏嘘。

    “宋提刑说的没错。陛下为这些案子寝食难安,新政推行阻力重重,陛下心头的焦虑可想而知。还是早早结案,让新政和经界法都能尽快顺利推行,这才是根本。”

    经常跟在赵竑身边,赵竑心里面想什么,周平猜了个七七八八。

    江南东路推行新政,建成一国之模范,然后新政推行到大宋各路。

    这就是皇帝现在想要做的事情。

    “陛下忧国忧民,殚精竭虑,老臣深感钦佩。”

    徐暄点点头,没有理会宋慈的黑脸,而是意味深长说道:

    “二位想过没有?我朝立国之本,乃是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所谓刑不上士大夫,何况处以极刑。陛下若真是如此处置,官员人心惶惶,天下人心不安,后果很难预料。”

    “徐相公的意思是,这些案子就不了了之了?”

    周平心里不快,直接反问了起来。

    听这位大理寺卿的意思,是要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

    “周主事、宋提刑不要误会。老夫这么说,并不是为那些官员和乡宦开脱,而是为陛下考虑。”

    徐暄看了看脸色阴沉的二人,捋着白须,愁眉苦脸说了下去。

    “二位有所不知,江南东路的事情传到临安城,炒得沸沸扬扬,朝野上下震惊。老夫在来金陵之前,前来为涉案官员说情者,怕是不下百人,其中不乏当朝大员。”

    徐暄目光幽幽,语气温和。

    “老夫是怕一旦追究太严,到时候反对的人太多,陛下骑虎难下,反而让他难做。”

    徐暄的话,让周平不由得一怔。

    看来江南东路抓捕官员,真是捅了蚂蜂窝,牛鬼神蛇都跳出来了。

    皇帝刚刚执政半年,在朝中的根基还没有那么稳当。万一引起朝堂动荡,这皇位还能不能坐稳?

    是因为当朝国舅,他的心思已经起了变化。原来的忧国忧民之心,许多都转到了周家未来的命运上。

    皇帝不能有事,这也是周家荣华富贵的前提,这也是他对此案犹豫的原因。

    “陛下志在中兴大宋,断然不会如此轻易屈服!”

    宋慈板着脸,大声说道,唾液横飞。

    “江南东路,官员如此贪赃枉法,乡宦如此丧心病狂,陛下一旦退缩,必将失信于天下,何以面对大宋万民?江南东路又如何推行新政?”

    自比秦皇汉武的大宋天子,不会就这样知难而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