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惺惜

    第37章 惺惜 (第2/3页)

廷在利州两路免赋三年,至于收到的粮食,自然是用于西北边塞的防御了。

    看到不远处教场边,四川反贪分司主事范钟正在凝神观望士卒操练,崔与之心中一动,迈步走了过去。

    “范主事,你知道皇帝为什么不去成都,直接来了利州吗?”

    崔与之向正在仔细观看练兵的范钟轻声问道。

    身为四川反贪分司的主官,主持四川反贪事宜,范钟是皇帝的近臣,此事天下皆知。也许从范钟的口中,可以得知皇帝的用意。

    “崔相公,这些新军如此精锐,恐怕临安城殿前司的精锐,也不过如此!崔相公,你可是立了大功!”

    范钟答非所问,似乎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皇帝之能,神鬼莫测。你我凡夫俗子,又岂能猜透。”

    崔与之顺坡下驴,轻声恭维了皇帝一句。

    其实这些所谓的新军,里面大多数都是朝廷原来的边军,只不过剔除了老弱病残,又增加了新募的年轻壮丁,才显的龙精虎猛。

    “皇帝文韬武略,只是创办金陵讲武堂,将新政推行下去,已经是可以名留青史了。”

    范钟的目光,终于从新军们身上移了回来。

    创办金陵讲武堂,提倡尚武之风,看似简单,却是深合大宋目前的时局。

    再骄奢淫逸、士风萎靡下去,大宋真要亡国了。

    前面历任君王,反贪形同虚设,经界法都是戛然而止。就凭皇帝办成了这两件大事,已经是一代明君。

    更不用说,皇帝创办金陵讲武堂,练兵先练官,必将彻底改变大宋兵事不振的顽疾。

    “皇帝之能,在于洞穿事物之本质,又有化解之法。此乃智者所为,非常人所及。”

    崔与之看的更深。冗兵、冗官、冗费、积贫积弱,皇帝似乎摸准了大宋朝政的脉搏,并知道对症下药,这才是厉害。

    创办金陵讲武堂、铸造火器、强兵利军,足以改变战场上的形势。比这些更厉害的是,皇帝执掌大局,一项项政令消除弊端,有条不紊,这才是王道,也是让他佩服的地方。

    “崔相公所言极是!”

    教场上操练的火炮声传来,范钟沉浸其中,兴奋不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