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开诚布公

    第122章 开诚布公 (第3/3页)

握之中。

    退朝声中,群臣纷纷离去,赵竑回了偏殿,暗暗摇头。

    力阻他出兵的事情,终于再也没有大臣坚持。这一刻,他是真心的疲惫。

    “陛下,该去见一下太学生们了。”

    董宋臣在一旁,轻声提醒了起来。

    赵竑无奈点了点头。

    尽管他筋疲力尽,但还是要事必躬亲,去应付这些无所畏惧的太学生。

    来到东宫,满满当当的一众太学生已经在此等候,人人都是不安。太学生还不是官,严格意义上讲,还是“民”。君民之阶,天壤之别,由不得太学生们不紧张。

    “拜见陛下!”

    看到皇帝进来,所有的太学生们一起向赵竑肃拜行礼。

    皇帝亲自接见,众生尽管是示威谏帝,但也都是诚惶诚恐。

    “诸生不必多礼。”

    赵竑看了一下人数,微微有些诧异。

    不是说有成百上千人请愿吗,怎么只有这寥寥数十人?

    “诸生,久等了。你们有什么诉愿,可以和朕面谈。来人,上茶!”

    赵竑始终保持微笑,亲切随和,让众人坐下。

    这也是他一贯的沟通方式,开诚布公,和金陵讲武堂时一样。力求亲切,平易近人,可以推心置腹,释疑解惑。

    游行、示威、静坐,不过是太学生们敢于表达意愿的一种方式,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史弥远治下的“信访办”鼓院检院形同虚设,而且只设于临安城,高高在上,难接地气。这倒让他想起后世信访办信访局的投诉方式,可以层层设置,层层监督,不过得委任称职的官员就是,以免流于形式,甚至出现跪蹲窗口的恶政。

    “陛下,我等太学生也是关心国事,并没有让陛下难堪的意思。惊动了陛下,请陛下责罚。”

    太学生程元凤肃拜一礼,腰悬的长剑赫然。

    果然不出他所料,皇帝亲自召见,惊喜之下,谏什么都不重要了。

    “无妨。程元凤,朕记得你,太学上舍生,考绩很是出众。你能告诉朕,平日里都练些什么武艺?”

    赵竑温声问道,身子靠在了椅子上。

    他看向周围的太学生,腰挂长剑者不在少数。看来,大宋水师学堂和金陵讲武堂创办两年下来,大宋的尚武之风,已经传到了读书人云集的太学之中。

    上行下效;淫俗将成;败国乱人;实由兹起。

    上行而后下效。君主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君主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君主佩剑上朝,群臣自然也会模仿。

    这些太学生,不会只是流于表面吧?

    不过,舌战群儒、短兵相接的局面没有出现,让他倒是松了口气。

    年轻人,自有他们的判断,不会轻易被旁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