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大朝会(2)

    第29章 大朝会(2) (第3/3页)

  虽然他知道,自己的观点站不住脚。但刀兵不祥,还是不要妄动干戈。

    “陛下,北地残破,人口不过两三百万,即便是北伐成功,将士血流成河不说,还要从江淮移民填充,再派数十万将士戍守。耗费千万,得一满目疮痍之地,于我大宋何益?我大宋内患频频,国力匮乏,陛下切忌仓促用兵啊!”

    吏部侍郎吴渊,终于开口。

    赵竑看了一眼这位大宋水师主帅吴潜的亲哥,心里冷哼一声。

    这些个江南士大夫,许多人都是利益熏心,心中全无国家,现在终于跳出来了。

    儿不嫌母丑。得一满目疮痍之地,那是大宋故土,大宋王朝北部的屏障。

    难道说,非要天天看着北方故地,无病呻吟,或以泪洗面吗?

    “陛下,鞑靼势大,骑兵纵横驰骋,我大宋边疆太长,鞑靼可随意突入国境。如今金人还在河南,掣肘在侧。不如先恢复三京,然后再徐徐北伐。”

    执政大臣邹应龙,小心翼翼奏道,直指恢复中原。

    皇帝的胆子太大,大手一挥,就是两河数千里土地。万一功败垂成,仓皇北顾,大宋的前途不堪设想。

    “陛下,兵者,国之大事,万万不可仓促行事啊!”

    “陛下,北地残破,贸然用兵,辎重粮草难以为继。陛下慎之啊!”

    文臣们纷纷上奏,殿中又是一片叽叽喳喳。

    诸国使节面面相觑,许多人的目光,都是看向了御座上的赵竑。

    也许,要不要北伐,只有这位高座上的大宋天子,才能乾坤独断了。

    “陛下,今日是大朝会,乃为天子与天下共贺。北伐乃是国事,兹事体大,不如朝后再议。仓促决断,非智者圣君所为!”

    真德秀又是一礼,恪守作为宰相的本分。

    “各位,北伐之事,朝会后再做商讨。诸位还请入座,共庆佳节吧!”

    魏了翁大声说道,规劝各国使节恢复秩序。

    “大宋天子,鞑靼随时可能用兵,求求你发兵,抗击鞑靼吧!”

    “大宋天子,如今列国式微,唯有大宋可抗鞑靼。求大宋天子发兵,北击鞑靼!”

    列国使臣纷纷鼓噪,大殿上七嘴八舌,乱成一团。

    “诸位使节,诸位卿家,且听我一言!”

    赵竑抬起头来,看了看满殿的使者和臣子,朗声一句。

    殿上立刻恢复了安静,一时鸦雀无声。

    赵竑看着众人,朗声说道,中气十足,在殿上远远传开。

    “各位使者,诸卿,你们都放心,鞑靼是我大宋心腹大患,大宋和鞑靼势成水火,必会分出输赢。北伐一事,朕会仔细斟酌,调兵遣将,粮草转运,日后自有决断。”

    他不会立即表态,但给各国安安心,还是有必要的。

    蒙古铁骑纵横驰骋,凶残嗜杀,让世界都为之恐惧。

    大宋为自保,也会竭尽全力。之所以这样说,也是给所有国家一份抗击蒙古国的希望和信心。

    而军心可用,才是他最大的凭借。

    “大宋天子圣明!”

    “陛下圣明!”

    满殿使者,无论是大食等地还是大理国,包括高丽国和东夏国等,都是一起行礼。

    兵锋正盛的大宋何时出马,大宋皇帝没说,他们也没法问。但只凭大宋天子对蒙古国的态度,北伐之事,似乎已经不可避免。

    “诸位使者,你我同心协力,才能共抗鞑靼。到时我大宋王师北上,收复失地,还要诸国鼎力相助。还望到时候不要推辞。”

    赵竑笑容亲切,目光扫向了一众使者。

    外交上的大话空话,谁不会说。

    别的不说,要是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就得东夏和高丽去牵制辽东的蒙军主力。

    “我等以大宋马首是瞻!”

    各国使者纷纷叫道,赶紧站队表态。

    至于那些没有表态、事不关己的,也被赵竑看在眼里。

    “各国使节,各位同僚,请!”

    赵竑告辞离开,真德秀代表大宋朝廷,宴请起了群臣。

    “请!”

    各国使者和宋臣都是举杯畅饮,一片其乐融融,却都各怀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