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6章,中央教导总队

    第1596章,中央教导总队 (第2/3页)

样的栈桥。都是临时堆砌起来的。

    在这里靠岸的,也不是什么大船。很多都是木船。靠风帆和摇橹的。

    逆流而上,走不动,只能请纤夫。也算是给了纤夫们最后的讨生活。

    如果是机械动力,不需要纤夫,这个群体就消失了。

    放慢速度。

    缓缓靠岸。

    码头上有一小队巡逻的国军。

    都穿着黄绿色的军装。是嫡系国军无疑。可能就是中央教导总队。

    没在意。

    不认识。

    上岸。慢悠悠的向前走。

    “专员大人!”

    “专员大人!”

    没想到,带队的少尉却是欢快的叫起来。

    然后,迅速集合队伍。跑步上来。来到张庸的面前。立正。敬礼。

    脸色明显可见的小激动。

    “报告!卑职中央教导总队排长马国成……”

    “等等,你叫什么?”

    张庸拦住对方。

    这个家伙,居然认识自己?

    而且,名字还那么有个性?

    那啥……

    可以换个名字吗?

    当然,也就是想想。大清已经亡了。

    “报告,卑职马国成。”

    “你……”

    “淞沪会战的时候,我还是一名普通士兵。我见过专员大人您。”

    “啊……”

    张庸明白了。

    中央教导总队伤亡很大。

    能活下来的,基本都是连升三级了。

    这个马国成,原来是士兵,晋升少尉,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我马上报告呼延团长。”

    “呼延锋?”

    “是的。他现在是上校团长。”

    “行。去吧!”

    张庸点点头。想起一员悍将。

    呼延锋。原来中央教导总队。

    之前是中校。现在是上校。属于正常的升迁吧。

    估计是没有人脉。

    否则,现在应该是少将旅长了。

    桂永清本人都是中将啦!

    中央教导总队其实是师级编制。甚至可能整编成军。

    集团军、军、师、旅、团……

    国军层级太多。不利于指挥。

    果然,雷达地图很快提示,有熟人标记出现。就是呼延锋。他急匆匆来了。

    在淞沪战场,张庸曾经带着呼延锋出生入死。

    很快,呼延锋来到张庸面前。

    “专员大人!”

    “你好!”

    张庸和对方握手。

    久别重逢,确实很高兴。

    尤其是在残酷的战争时代。

    活着,就是最好的消息。

    谁也不知道,这次见面以后,还会不会有下次。

    大丈夫马革裹尸,保家卫国,青山处处埋忠骨。活着,有时候真的是奢望。

    再次见面,呼延锋已经少了一条胳膊。

    右手被炸断了。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现在只有左手。

    但是桀骜之色不改。依然是一员悍将。

    闲聊一会儿,张庸随口问起部队情况。

    中央教导总队,是国军嫡系中的嫡系,总队长又是桂永清。是何应钦的女婿。

    肯定是有特殊关照的。无论是人员还是装备。

    “我们团……”

    呼延锋欲言又止。

    最后还是说了实话。装备很杂。

    因为后方提供的都是苏援。是苏式武器。但是数量又不够。

    来了一批莫辛甘纳步枪。还有一部分子弹。还有部分轻机枪。但是没有重机枪。

    步枪和轻机枪的子弹如果不通用,是很麻烦的事。如果和重机枪也不通用,那就更加麻烦了。

    中央教导总队目前就存在这样的情况。弹药不通用。

    为了熟悉大盘鸡……

    嗯,就是那个圆盘机枪。捷格加廖夫机枪。47发弹盘那种。

    部队需要时间来重新掌握这种武器。

    它很不好掌握。

    之前用惯了捷克式轻机枪,现在改成大盘鸡,很多战术动作都要改。

    直到目前为止,中央教导总队,还没完成训练。

    “大盘鸡的数量很多吗?”

    “也没多少。好像就装备了我们部队。”

    “哦。”

    张庸点点头。

    后世好像很少提及大盘鸡。

    抗战时期,大盘鸡很少登场。估计数量确实不多。

    倒是抗美援朝的时候,志愿军使用的大盘鸡就非常多。形成非常强大的火力输出。

    “你们总队长在吗?”

    “在。”

    “那你和他说说,愿不愿意用苏式装备换德式装备。”

    “愿意!”

    呼延锋迫不及待的回答。

    当然愿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