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要想骗到敌人三次,就得先准备骗十次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660章 要想骗到敌人三次,就得先准备骗十次 (第1/3页)

    经过诸葛瑾二次修改后的水攻计划,说白了其实就是三句话:

    先给曹仁一点威胁,利用曹仁不敢不顾后路的顾虑,逼他在鱼梁洲水道两侧低洼处驻军把守。

    然后再给曹仁一点甜头,让他看到关羽水军的前仆后继、百般尝试。

    殊不知,当他得意于赚到了关羽的利息的同时,诸葛瑾也在惦记着他的本金。

    事情最后会如何发展,具体就看曹仁有多贪了,是否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和冲动。

    关羽梳理了一遍这番计谋,也是完全挑不出半点毛病。

    虽说此计不能保证百分百必中,但眼下刘备军并没有更好地选择了。

    这已经是他们能想到的最优解,而且胜在一开始投入的本钱并不算大。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看准了的事情,机会来了,那就果断抓住。

    跟子瑜干了!

    关羽果决地下定了决心。

    随后,他立刻开始调度兵马,调整战术,并再次延缓了增援高顺和关平的节奏——

    当然了,高顺既然派信使回来汇报兼求援,那关羽肯定也要正式回复高顺。无论援军什么时候去、怎么去,都得有个说法。

    同时,如此机密的战略安排,加上暂时八字还没一撇呢,关羽肯定也不能完全告诉高顺。

    否则的话,战场送信,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比如信使半道上被敌军的水军战船撞见截杀了,这场水计就会彻底泡汤落空。

    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曹军预做准备、反过来阴刘备军一把。

    不能告诉高顺全部真相,又要鼓励高顺继续坚守下去,防止高顺军心动摇,这就很考验指挥的艺术和语言的艺术了。

    所以,关羽在琢磨怎么给高顺回信时,翻来覆去想,最后还是只能“一事不烦二主”,让诸葛瑾帮人帮到底。

    “时间仓促,这回书和军令究竟该如何写,还请子瑜教我。”关羽求教得非常诚恳。

    诸葛瑾却是旁观者清,见关羽患得患失,不由笑了:“云长何必多虑,你就写‘曹仁集结了于、徐三方兵力,孤注一掷于鱼梁洲,陆战实力强横’,而我军因为与黄老将军分兵北进,东路这边兵力不足,暂时不能与曹仁正面硬撼决战。

    然后告诉仲达,让他死守营垒,据险拖延,疲惫敌军。而我军后军,也不会坐视成败,会尽量发挥水军之利,这几天拼死猛攻鱼梁洲水道,让曹仁后援不济、生力军无法投入。如此,则前线自能久守。”

    诸葛瑾一边解释,一边还让人拿来襄阳周边的地图,指示给关羽看——鱼梁洲距离襄阳实在是太近了,鱼梁洲西侧那条水道,距离襄阳城东门只有区区五里地。

    所以,开战之后,曹军不可能所有主力都堆到鱼梁洲上的,不然十几万人拥在一块儿,兵力根本展不开。

    曹军要攻打高顺的水寨营垒,肯定会用到车轮战,这就存在部队的轮换问题。只有当前正在攻坚的部队,才会一直驻扎在城外的营地里。

    而有伤员、或是体力战力消耗过大轮换下来的部队,肯定会回襄阳城内休整——主要是实在太近了,就渡过一条小河,再走五里地就能回城,干什么不回?

    这点距离,比后世很多人走路上班的通勤距离都远不了多少。将心比心,后世有几个人会因为公司离家太远、回家不方便、就选择晚上睡办公室的么?

    所以,关羽持续以水军打击鱼梁洲那条水道,就有可能反复骚扰到来来往往的曹军,这确实是一个攻敌之所必救的举措,也算是对高顺莫大的支持了。

    高顺不用知道全部真相,他麾下的士兵更不需要知道全部真相,只要知道这一点,就足以坚定他们死守下去的决心。

    末了,诸葛瑾看关羽还在患得患失,这才旁观者清地又补上了一句当头棒喝:

    “云长,我看你真是关心则乱了。我还以为,你战前让坦之跟随仲达深入重围,就是想到了今日的情况呢。没想到你只是为了以身作则而已。”

    关羽被这话说得,一时没反应过来,连忙追问缘故。

    诸葛瑾便理所当然地说:“让自己长子跟随仲达陷入包围,不就是为了让全军将士,都坚信你不会丢下他们的么?”

    关羽恍然,随后又有些不屑如此,于是叹息着分辩道:“其实……我一开始就没想过用平儿取信于人,我只是想让平儿多经些磨炼罢了。”

    只能说,关羽体恤士卒、擅得军心,是出于本能反应。他的以身作则、约束亲故,都不需要演,也不需要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顺从本心直接选择,就能选到对的选项。

    最后还是诸葛瑾这个旁观者,帮他梳理分析了背后的动机原理。

    但好在这些都不重要,反正他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论迹不论心。

    关羽按照诸葛瑾的点拨,很快写好了给高顺的命令和回信,鼓励高顺坚定守住,等待友军骚扰疲惫曹仁、时机再稍稍成熟一些,关羽自然会带着主力来增援他。

    书信中,关羽还特地又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关羽表示,当他发现曹仁集中兵力于东线后,他就向主公请示,让主公尽快召回西路的黄老将军所部,让黄忠的部队也迂回赶来东线正面战场,以参加大决战。

    如此一来,关羽“增援迟缓”就有了更充分的理由。

    另外,关羽在放信使回去联络时,还特地派了一队轻快战船护送。

    他还给带队的水军部将下达了一个额外的任务,那就是打探曹仁在鱼梁河水道附近的动向,尤其是打探清楚曹仁有没有在换家换到的那座营地内驻扎重兵。

    这个信息,对于后续的水攻计划能否展开,非常关键。所以一旦有这方面的情报,就要立刻回报。

    信使走后,不过大半天时间,就把关羽的回复送到了高顺手中。

    又过了一夜,护送信使的哨船队也回来了,还给关羽和诸葛瑾带来了一个额外的好消息。

    那掌管哨船队的部将,具体是这么说的:“回禀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