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大汉版“振兴辽东”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730章 大汉版“振兴辽东” (第1/3页)诸葛瑾身为司徒,他当然没那么多精力去持续亲自督导航海造船技术和地理探索、物种交换这些方面的工作。
建安十四年秋天时,他只是大致下达了一下任务,明确了一下要求,
然后就把这块活儿交给徐、扬两州的地方官员,和相关对口领域的专业人才,去具体操心了。
执掌徐州一州内政的陈登,刚刚调任扬州布政使的顾雍,对于司徒的指示都不敢怠慢。遇到相关项目要钱要物资要人力,他们统统都全力配合、调度。
徐、扬二州在刘备治下承平日久,经济发展也都很不错,这点事儿带来的负担其实并不重。
而更具体的工作,诸葛瑾点名了让陈群来统筹抓总。
陈群前些年在广陵、东海等地,也历任过几个大郡的太守了。当初刘备刚在广陵站稳脚跟时,最初任命的广陵太守是陈登,后来地盘渐渐扩大,陈登执掌徐州一州的内政,广陵太守的位置空了出来,就由陈群接任。
陈群在刘备阵营内的资历也就比陈登、糜竺等几人略浅。如今陈登、糜竺都爬到了州级,陈群也就差一步之遥。
这次一边领着大郡太守,一边再负责一个大型的“专项工程”,等立功之后,估计主公刘备也要北伐了。
到时候北伐打下新的占领区,需要派出心腹去担任布政使,陈群也正好能接住这波富贵。
所以对于司徒交办的大事,陈群也非常上心。
接到任务后,就认真操持。
这种长期投入的工作,都不是马上能看到成果和正反馈的。
陈群就这么默默努力了大半年,直到建安十五年夏天,他才算拿出了几个阶段性成果,然后就迎来了司徒亲自拨冗视察。
……
建安十五年五月的一天,诸葛瑾终于回了一趟广陵郡。
到这块他已经十年没来的热土,故地重游。
这一次,他是来视察工作的。
从长江边的大船上,摇着折扇缓步走下码头时,诸葛瑾的内心,也不免泛起一股怀旧。
当初自己刚穿越过来,就是从这广陵郡开始,帮刘备阵营逆天改命的。
可以说,那是一个历史的重要转折点,诸葛瑾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挽救了大汉,挽救了汉人统治、逆转了五胡乱华的深渊。
故地重游,多少还是有点感慨的。
诸葛瑾抵达前,陈群自然早就带着当地一众官员,还有技术方面的负责人,在码头上列队迎候了。
诸葛瑾还没完全站稳,陈群就并步上前,亲自轻轻扶了一下诸葛瑾的手臂,随后自然而然地以手势为诸葛瑾引路指示。
双方一番寒暄,诸葛瑾就示意陈群不必讲究那些繁文缛节,先谈正事儿。毕竟船厂就在码头旁边,诸葛瑾下船的地方直接就能视察工作。
陈群也就不再坚持,直接带着诸葛瑾前往旁边的船厂,领到一座轩敞的大厅内,随后拿出一些卷宗,在一张宽阔的长案上铺开,
请司徒先纸面检阅一下广陵、东海等郡这两年搞出来的相关成果。
诸葛瑾对这个安排也并不觉得意外,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嘛。要检阅航海事业的发展成果,只看新式海船这种大家伙,是看不出门道的。
很多关键性的突破,反而往往是存在于那些细微之处,在于经验和规律的总结。
比如,此时此刻,诸葛瑾落座之后,他一眼就注意到了面前一个被陈登摆在最显眼位置的小东西。
那是一个由打磨过的透明水晶作面盖、下面有表盘和磁针的玩意。
诸葛瑾凭直觉估计,就认为这东西应该是改良后的新式罗盘。
他也懒得猜,就直接问了。
陈群听后也连忙捧哏:“司徒真是好眼力,此物正是我们广陵这边,能工巧匠去年刚琢磨改良的,测量南北方向角度,也比原先的更为精准。
磁针不仅用更为滑润轻浮的油脂包裹、漂浮起来后转向更灵敏。而且顶住磁针中间小孔的柱子,也更加灵活,这些油脂也更不容易导致磁针腐蚀。
总而言之,有了此物之后,我们的海船在海上定向远航时,能够更加精准地锁定一个方向一直走,更不容易偏航。
配合这两年海船队对近海海图的测绘,如今我们已经能做到上千里的远航、中途不用贴着海岸。”
陈群先解说了一堆新指南针的大致技术优势,这里面有些东西他自己其实也不算太懂,是诸葛瑾来视察之前,他特地恶补了一下,以便汇报的时候现学现卖。
诸葛瑾其实也不关心那些转述得似是而非的细节,他只抓个大概,很快就理解了这东西的好处。
按东汉时的航海技术,当时大部分航行都是要贴着海岸线开的,离海岸线百里以上,就容易找不着自己的位置。
当然,在诸葛兄弟的蝴蝶效应下,这方面的问题之前就有所改善。
比如诸葛瑾前些年让陆议去搞林邑稻,需要远航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