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我们的新计划就是让赵云马超太史慈,从三面夹击张郃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740章 我们的新计划就是让赵云马超太史慈,从三面夹击张郃 (第1/3页)刘备阵营高层在敲定了对扶余郡、高句丽郡原有统治者的处理意见。
并且顺势决定以“西南和东北夷狄依然不靖、牵制了我军大量兵力”这一假象,诱导曹军不冷静,从而拉开曹刘再次决战的序幕。
此后数日,刘备军的文臣、谋士集团,自然是遵照着这个大方向继续努力完善方略细节,然后该派信使派信使,该派细作散布流言就派细作,一切都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诸葛瑾和庞统定策后仅仅两天,诸葛亮也风尘仆仆地、带着周泰和两千护卫骑兵,赶到了襄阳。
刘备当然也少不了把前天商定的大方略,再拿出来给诸葛亮参详一下,请诸葛亮也查漏补缺。
诸葛亮都来不及跟大哥叙旧,就先一头扑进正事儿里,花了半天工夫,把大哥和同僚们之前的谋划梳理清楚,然后酌情增补了几个点。
比如,庞统之前就说,可以利用曹军内部如今谋士集团分裂、出现了利益派系之争,从而误导曹操。
诸葛亮也很认同这个想法,但他想得更多更细,于是他就敏锐地指出:
根据从建安十四年至建安十六年这段和平休战期内的观察,荀彧集团受曹操信任的程度,是在不断下降的。
因为有种种迹象表明,荀彧当初就反对曹操迁都。
而且,他也一直希望曹操在权威赏罚方面公事公办,没有功劳绝不可再给自己升权位,这一点同样被曹操所不爽——这就得提到这两年里,雒阳朝廷方面还发生过的一个小插曲了。
那就是去年秋冬之际,轲比能归降、河套完全收复的时候,华歆和郗虑曾经试探着向皇帝进言,劝刘协因收复河套之功、驱逐戎狄之功,加封魏公为魏王。
但是这一世的曹操,功业、实力显然都有点不足,远不能和历史同期相比。
他只剩下半个天下了,而且天下的另外半个,也已经被一个唯一的雄主整合到了一起——可别小看这后一点,因为这点同样对曹操的权威有极大影响。
就算曹操同样只掌控半个天下,但如果剩下的半个能碎成好几块,任何一块都不足以单独威胁曹操,那曹操还是可以妄自尊大的。
可现在这种情况,曹操就是没资本无条件强横。雒阳朝廷内部反对曹操封魏王的声音,当然非常高涨,甚至荀彧本人就是首当其冲的反对者。
好在,这一世的这次尝试,本来就只是轻度的投石问路,是试探试探雒阳朝廷的人心,曹操一开始就没想真的硬推进。
所以严重受阻后,曹操也就顺水推舟,斥责惩戒了一番挑头的华歆,把华歆的官职彻底褫夺,算是把议封魏王的闹剧轻轻揭过了。
表面上看,对华歆的处置就跟当初被曹操阴了的前司徒赵温差不多。
赵温当年不就是在曹操当丞相之前,被司马懿暗示举曹公的女婿孙权为茂才,然后曹操又跳出来装大公无私装清高,斥责赵温想巴结他,害得赵温身败名裂最终被气死。
现在的华歆,表面上看无非是把巴结的手段从“举荐曹操的女婿升官”升级到了“建议给曹操本人进一步封爵”,而下场也跟赵温一样被罢免了。
但实际上,内部人都知道,华歆虽然被罚,但他暗中还是通过司马兄弟这条纽带,维系住了跟曹操的关系。曹操心里清楚,华歆是自己的人,等风头过了还是可以再重用的。至于朝廷里那点名分,又有什么关系呢。
总而言之,华歆这些小角色的遭遇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试探封魏王的整个过程中,遇到的这方方面面的掣肘,都让曹操和荀彧的矛盾,渐渐加深了。
而眼下刘备阵营打算北伐,并且要在北伐之前放一些烟雾弹,那就该把“更接近真相”的那部分消息,针对性地放给荀彧那一派的情报搜集渠道。
因为诸葛亮断定,当曹操同时拿到正反两方面的情报时,肯定会优先更不信任荀彧送来的那份。
这是曹操已近晚年的多疑性格决定的,也是他内心的亲疏决定的,跟智识没有关系。
再聪明的人,内心也会因为亲疏而影响决策。
至于具体怎么散播假消息,如何掌控节奏,内容细节该怎么处理,诸葛亮也都做出了一些微调。
做完这一切后,情报欺骗部分的活儿就算是齐了。
然后就是出征前的具体战争准备、调兵遣将。
在过去的两年多里,刘备阵营一直有不断完善北伐计划,平时都是讨论好形成预案后,就丢在柜子里锁起来。
这个习惯,也是诸葛瑾带来的,因为诸葛瑾毕竟多多少少知道点后世参谋部制度的运作常识。
后世那些文明大国,哪个不是平时参谋部文件柜里,就锁着一大堆对任何可能假想敌的作战计划。
就好比巴巴罗萨的对面、肯定能对应一个大雷雨。但大雷雨未必是当时就即将动用的,有些只是锁在文件柜里以备不时之需,后来年限到了才解秘出来,引发了炒作。
如今的刘备,就剩曹操这么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