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子龙到处,闻风而降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755章 子龙到处,闻风而降 (第1/3页)

    建安十六年,腊月初五。

    也是夏侯惇率领六万河北曹军从河间、渤海前线回援后的第十五日。

    诸葛瑾就像一只笼罩在河北上空的无形大手,操作着刘备阵营的三路大军,在绵延数百里的战场上,分进合击,突然杀出。

    具体到腊月初五这一天,首先越过易水、打响河北反击战第一枪的,正是赵云率领的两万精锐骑兵。

    虽说赵云、马超、太史慈这三路人马,理论上是要分进合击的。但因为相隔数百里,哪怕提前约定日期,也很难刚好同时发动。加上诸葛瑾审慎考虑了具体情况,最终决定让赵云这一路比其他友军先动手一到两天。

    这个决定,仔细想想其实也容易理解。因为这三路人马的出击地点,距离张郃所在的南皮,远近本就不同。

    赵云的进攻路线最靠近曹军后方,离张郃最远,所以赵云入寇的消息也会最晚传到张郃这儿。由此逆推,只要让赵云先发起进攻,那张郃最终就有可能同时听到三路噩耗。

    而且刘备阵营刚转入反攻的时候,曹军后方并不会立刻反应,曹军高层文武也得花时间确认一下到底是佯攻还是主攻,因为最近刘备对曹操的骚扰实在是太频繁,跨度太大了。

    别的不说,单说二十天前,关羽也在徐淮方向,拿下了谯郡东部的符离等县。但那路兵马在进攻稍稍得手后,立刻就拉平了战线、吞掉曹军突出部后就地转入防守。

    曹军派去堵口的援军,也没捞到交战的机会,只是被拖在那里。

    这种事情多了之后,就像狼来了一样,虽说曹军也不敢跟你赌,怕你九假之中忽掺一真,但反应肯定会变慢的。

    等赵云真打进去之后,一开始曹军高层肯定会判断一下,究竟是佯攻还是主攻——当然,这种判断并不影响第一线的曹军坚守,前线士兵该死战还是得死战,他们才不管你是主攻还是佯攻。但绝对会影响到高层的增援决策速度。

    ……

    “按子瑜的推算,有了云长在徐淮的虚晃一枪,曹军的增援反应肯定会变慢些。我刚渡过易水,进入中山郡的延边各县时,曹军后方将帅就算听说了,也必然不会反应。

    估计要等我实打实冲到卢奴县、安喜县一线,沿恒水展开,曹军才会真正震动。甚至等我渡过恒水,逼近滹沱河,曹军才会真的惧怕。这几天时间差,就足够我好好利用,扩大战果了。进入敌境后的最初几天,可千万不能浪费。”

    清晨时分,大军在易水边悄咪咪渡河的时候,赵云率先过河,站在南岸回望后方的将士分批而过,心中还盘算着此番进兵的节奏安排、临走前诸葛瑾给他的交代。

    隆冬时节,易水也封冻了厚厚一层冰盖,不过并不是连底冻。河水是流动的,表层结冰后减少了冷空气和下层河水的热交换,最底部的水可能长期保持四度。只有到了东北腹地,诸如黑龙江松花江那样纬度的河流,才会每年连底冻结。

    也正因为易水不是连底冻结,所以隆冬时节,河面较宽的地方反而容易渡河——同一时刻,没有新的支流汇入或者汇出,河流的径流量始终是差不多的,所以河面宽的地方必然流速缓而浅,冰层也更容易冻厚。

    这种时候,赵云如果挑河面特别宽水特别浅的位置,直接让骑兵牵着马从冰面上踏过去就行了。最多在士卒穿的鞋子和战马的马蹄上都捆上稻草防滑即可。

    但今天赵云却偏偏挑了个河面窄而冰薄流急的所在,还提前准备了一批轻便的木橇,趁着天亮前悄咪咪过河。

    这种临时赶制的木橇,形状介于木筏和雪橇之间,底部比较平滑,摩擦力很小,如果冰层没破,让马匹拉着也能过河。如果冰层破了,也能直接当船浮渡,只是没那么平稳。

    好在冬天的易水也不会太深,就算掉下去了,只要攀住木橇肯定也能趟到对岸。

    赵云还特地准备了一批取暖热身的白酒,用于临战激励安抚士卒。万一有渡河时落水湿透的,可以喝点蒸馏酒热热身。这些酒都是作为医疗物资储备的,不是给普通士兵随便喝的。

    好在一切顺利,整个渡河的过程非常隐蔽。

    曹军在河宽水浅的地方,派骑兵斥候队巡逻也比较密集,而在这种水深冰薄、地形相对崎岖的地方,便没那么提防。赵云特地挑了条难走的路,换来了行动的隐秘性,只能说是有失有得。

    “将军,全军都过河了,下一步该往何处去,可是往东南偏南,直扑北平县么?”

    随着全军上岸,重新整好队,身边的部将和参军也都过来请示,是否按照原计划执行。

    出击之前,赵云就做了完备的计划,但真到了实战的时候,肯定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随机应变。部将们有条件就时时请示,总归不会错的。

    赵云想了想,也决定临时微调一下:“别按原计划了,直接往正南而去,先直扑蒲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