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吞又吞不下,吐又吐不掉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772章 吞又吞不下,吐又吐不掉 (第1/3页)首日激战结束之后,当天深夜,曹刘双方的营垒内,各自都有此起彼伏的呼痛哀嚎之声。
显然是有无数的伤兵正在接受紧急的伤口处理,双方的医工估计一整夜都处理不完。
但这也没有办法,战争就是如此残酷,哪怕装备略有优势的一方,以逸待劳,也不可能避免。
曹操的营垒,在下午战事停歇之后,就开始前移了。当天没有参战的预备队士兵,负责把营地原本的帐篷、木栅等物拆卸后前运,又前出了十五里路重新下寨。
拆卸和运输的活儿,好歹赶在天色彻底全黑之前完成了。剩下的重新组装、打桩架设的工作,虽然拖到了天黑后,但毕竟不用挪窝,原地升几堆篝火,在昏暗的火光下也能干。
为了省事,也为了更快更稳地扎下根,曹操下令己方部队尽量依托今日刚刚夺下的诸葛瑾部第一道外营的围墙栅栏,作为己方的一线营墙,这样也能省去很多扎营的工作量。
诸葛瑾和周瑜原本的营寨,本来就面积很广,第一道营垒和第二道营垒之间的距离,是远远超过一箭之地的,也超过了投石车的射程。
中间原本还有大量搭帐篷的区域,只是在周瑜撤军时,基本上都提前把帐篷拆了往后运,来不及拆运的也都在撤退时放火烧了。
所以今日之战过后,哪怕曹操前移了营帐,曹军和诸葛瑾的部队之间,依然隔了将近一里地。
这个距离从战略上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了。但是从战术层面来说,也能避免双方的远程火力直接砸到对方,还是可以列阵而战的。
曹操移营完毕,士兵们都开始歇息,疲累至极的将士们倒头就呼呼大睡。
但曹操本人,以及个别心腹将领,还有他那些幕僚谋士们,却完全不能休息,他们还得琢磨明日的作战计划,斟酌损益,看看是否要随机应变调整。
夏侯惇亲自来到曹操的中军帅帐,请示道:“丞相!明日是继续沿着从敌营西南侧到东南侧的方向,继续进攻第二道营垒,还是要另做调整?”
曹操稍微审慎地想了一会儿,又看了看荀攸,拍板道:“时不我待,还是继续猛攻正面吧。今日天黑之前,我倒是巡视过了,敌营的第二道防线,似乎比第一道还整齐些。
看来诸葛瑾和周瑜是做好了层层抵抗的准备的,也可能只是诸葛一生唯谨慎,不管怎么说,不试试怎么知道敌人坚守的斤两。兖州和青州的刘备军,没那么快赶来,我军还有几天时间,能争取直接击溃诸葛瑾。”
夏侯惇听了这个明确指示,也就不再说什么,这就要下去传达,准备执行。
不过,曹操身边的荀攸,还是帮忙出了点主意:“丞相,话虽如此,但是如今听说太史慈、张辽、高顺都在兖州,他们两三日之内,必然会知道诸葛瑾和周瑜被围攻了,然后率军赶来。敌军强行军的话,快则四五日,慢则七八日,肯定也能赶到。
我军如若明日攻打第二层敌营不利,就该考虑后手了。到时候,或许能扩大包围圈,对着敌营东南角至东北角的第一层防线,也展开全力猛攻,到时候也夺取其外营,然后和这里一样,改造成我们的营垒,与敌军隔一两里地对峙。
这样即使太史慈赶回来,到时候我军能惠而不费对诸葛瑾实现全面包围,而且围困他的营垒,都是他自己曾经造下的,我军只要稍稍修缮加固,可不比平地上新造快捷省力得多?防御力也更强。”
曹操闻言,也是下意识微微点头。
他刚才交代夏侯惇的那套战术部署,是注重于按“进攻面更窄、但是更能凿穿敌人纵深”的思路安排的。就想从南边把敌人第一层、第二层,不管有多少层的营垒彻底凿穿,让诸葛瑾直接崩溃。
但是荀攸提示的这套战术,则是和剥洋葱一样,今天破了南侧的外营,后天可以再去破东侧的外营。这样虽然纵深突破变弱了,可却非常有利于围点打援。
到时候敌军援军来了,无论从哪个方向都难以和诸葛瑾会师,就只能硬攻曹操新占领的原属于诸葛瑾的外营。
而荀攸劝他注重这方面,也是因为荀攸敏锐地观察到了:诸葛瑾扎的层层营垒,内层的防御设施乍一看并不比外层弱,而这种情况,在东汉以来的军事史上,还是比较少见的。
因为绝大多数人扎营,都是把第一层防线修得最牢固,直接拒敌于营门之外。里面第二层、第三层,本来就没指望用到,如果敌人真打破了第一层,后面几层也没什么戏了。
而诸葛瑾这么安排,如此反常,荀攸第一反应就觉得有诈,然后他就觉得,说不定这第二层防线会比第一层更坚固、更难攻,只是眼下表面上看不出来。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就不能指望速胜,而要把资源配置更往相对持久战的打援上倾斜了。
曹操太了解荀攸了,这俩人说话不用说全,稍微点一下便能闻弦歌而知雅意,所以曹操也做出安排:不管怎么样,明后天先按曹操说的打打看,如果真有诈,反正也还有缓冲时间调整,到时候再按荀攸说的做就是了。
曹操觉得自己是有家底、有这个时间成本去试错的,敌人的援军也不可能这么快来。
……
曹操和荀攸定下了攻营节奏的同时,
当天深夜,诸葛瑾的中军帅帐内,诸葛瑾也在挑灯秉烛,和赵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