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九幅
第308章 九幅 (第2/3页)
没什么发现就先回去,等有时间再仔细找。”
“那这里呢?”
“我给阿珍打电话了,他下午就到,让他帮忙看着!”
两人继续看。
满满两箱子书,大都是佛教典籍,少部分道家科仪,全部都是刻本。
保存的也还行,铺了防潮剂,又洒了驱虫粉。
大致翻了翻,几乎全是清代刻本。
肯定有价值,但比起朱鹤印、冲和谱,就是小巫见大巫。
三箱子拓片,大都是从九华山、龙虎山拓回来的佛经和道经。
还有一箱,箱盖上有红字,写的是“宗教神仙画像”,清单上也有。揭开盖再看,二十多个长条形的布袋,有粗有细。
李定安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最后一箱了,看完就走!”
陈静姝也有些失望,四处看了看:“没有宝藏?”
“肯定不在这,要不然早被人发现了!也可能早就花完了,更说不定,本来就没什么宝藏!”
陈静姝哑然。
要是没有,林子良为什么会挖那么多年?
包括水神庙中的玉琴、八大山人的狗、李定安找到的玉圭、玉佩,以及从前到后,查到的那么多的线索。
肯定有宝藏!
但像他说的,不一定就藏在这……
“是不是很失望?”
“真没有!”李定安很是无所谓,“既便再什么都没有,也赚够多了,至少上亿。”
“就朱鹤印,值不了那么多?”
“哦,刚才老王和小孙在,我就没说:上面有一块明成祖赐给朱权的令牌,朱棣御笔,还有一整套《太正音谱》,再加上之前的朱鹤印,双连印、玉圭、佩玉……你算。”
真上亿了?
但与宝藏相比,感觉还是有点少……
“别灰心!说不定运气好,就能翻出来一件圣旨什么的?”
“怎么可能!”陈静姝不由失笑,“既便有,也早被人拿走了!”
李定安呲着牙笑:“万一呢?”
与此同时,他顺手取出一件。
不得不说,当地宗教和文旅部门还是很细心的:先套了防潮的塑布,又套了吸水的棉布,还有淡淡的药粉味,肯定是防虫防鼠的。
至于那爷俩……地上的灰都能没过鞋底,可见几月甚至一年了都没进来过……
拆开袋子,展开绢本的画轴,画的是达摩。
画风粗犷,笔画简练,神情狠厉,眼神中隐露锋芒。
好好的禅宗祖师,却画的眼带凶光?
暗暗狐疑,李定安展开第二卷,这次是慧能,还是绢本,风格依旧,但人物的表情几近狰狞,已不是凶,而是满脸杀气。
这是神像,怎么个个都画的跟仇人似的?
就是这画风,有点眼熟?
霎时,心里“咯噔”的一下:牛石慧?
正准备再看两眼,陈静姝“呀”的一声。
李定安下意识的转过头,然后,像冻住了一样。
一卷横轴,长近一米,宽有六十,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上色,全画白描:
一个戴斗笠的和尚,大概五十岁左右,相貌清矍,颌下微须,鬓间无发,穿右衽袍,登宽口鞋,两只手拢在袖子里。
画上有题有跋也有印:
不语小像:路过子宅,家小安康,为余作此,时年五十有一。
其下是一方钤印:不语。
跋:没毛驴,初生兔,嫠破面门,手足无措。莫是悲他是世上人,到头不识来时路。今朝且喜当行,穿过葛藤露布,咄!
钤:耕山。
又跋:黄檗慈悲且带嗔,云居恶辣翻成喜。李公天上石麒麟,何曾邈得到伱?若不得个破笠头。遮却丛林,一时嗔喜何能已?
钤:颠而不巅。
三方钤印,一个都不认识。
但关键是这幅画,太有辩识度了。
确定了不再确定,再用系统一测……就说怎么会认错?
他下意识抬起头,陈静姝的眼睛像是盯在了他的脸上。
“我记得,故宫有一副八大山人的自画像,叫《个山小像》!”
“对,南昌发现的,后来又还给了南昌!”
“那幅也是白描,也没有衬景,更没有上色,也戴着斗苙、穿着布鞋,双手拢袖?”
“对,有八成像,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