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密议

    第66章:密议 (第2/3页)

    “我想从飞行员下手。”

    郑耀先和明楼的担心,张安平自然考虑过,他也认同——谋算戴春风,绝对不能留下人为的痕迹。

    那就只能照意外来谋划。

    当然,谋划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减少“人为”的因素。

    所以张安平想到了一个办法:

    水滴石穿!

    明楼探究的问:“具体的想法呢?”

    “我曾收到过一份情报,”张安平轻声说:“空军飞行员,利用职务之便在大肆运输黄金、管制药品和美元。”

    民国时期的交易自然不像现代,因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缘故,各地黑市的黄金、管制药品、美元的价格是不同的。

    上海、南京、重庆三地之都经常出现价格差,更不用说其他地方了。

    而飞行员又经常飞来飞去,很容易充当倒爷们的运输工具——比方说南京的黑市上,美元多换黄金,那就用美元换黄金,然后把黄金在重庆换成美元,再从上海用美元换黄金。

    亦或者反着来,这样一轮下来,利润是非常可观的。

    郑耀先的眼睛亮了起来,他期待的看着张安平,等待张安平继续说。

    张安平深呼吸一口气:

    “飞行员驾驶飞机的水平各有差异,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水平差的飞行员,在恶劣的天气中负责驾驶飞机。”

    明楼反问:“用利益?”

    “嗯。”

    在不能明着插手的情况下,自然是用利益让飞行员主动来换班。

    这样的好处是会消除他们掺和的痕迹。

    明楼摇摇头:“如此做,完全就是赌——赌,往往是十赌九输。”

    他看的见好处,但更看得见坏处。

    这完全就是赌运气的行为,如果运气不站在他们这边呢?

    那得需要多久?

    一年?两年?还是……十年?

    “水滴石穿……”郑耀先却在念叨了这个成语后,赞同道:“安平的想法,我赞成。”

    明楼摇头:“我总觉得寄希望于此,太虚渺了。”

    郑耀先反问明楼:“可一旦成功呢?”

    成功的话,当然是千倍万倍的回报!

    没有了戴春风的军统,再加上张安平设想的双足鼎立,军统,就真的废了。

    明楼闭目沉思。

    诱惑,不可谓不大啊!

    但明楼还是提出质疑:

    “如果长期这般的布局,会不会露出马脚?”

    “做得多了,总会留下蛛丝马迹。”

    三人这是纯粹的探讨,明楼提出反对、质疑,自然是从做事的角度出发,自然不是抬杠或者为反对而反对。

    张安平必须说服明楼才行。

    “不直接参与,不会留下多少蛛丝马迹。即便有痕迹,但在别人的视角中,是间接,没有人会想着是冲着戴春风故意布局。”

    “一般的刺杀,说的是谁受益谁嫌疑,这件事我不会成为受益者,甚至我会成为严重受损的一方——如此我会成为调查的主导者,到时候有蛛丝马迹,我也会尽可能的抹除。”

    明楼最后的质疑被打消。

    谁受益谁嫌疑,这句话是刺杀事件的侦破思路,几乎所有的刺杀事件,都可以套用这个理论——当然,不排除某些神经病的行为。

    但这种刺杀往往很简陋,在行家的眼中,全都是破绽。

    言归正传,若是戴春风之死被定义为刺杀,张安平本身的嫌疑就不太大——因为现在戴春风正在逐步将人脉介绍给张安平,这时候张安平还没到迫不及待的动手接权的时候。

    其次,张安平只要在接下来丢掉不少的利益,更不会被人所怀疑,因为他没有丁点的受益!

    除非坐实张安平的真正身份,但这……更难!

    明楼缓慢的点头,认可了张安平的说法。

    自此,二号情报组的意志达成了一致。

    “这件事,我和明楼负责。”郑耀先看了眼明楼后,道:“即便到时候真的被牵连出来,那倒霉的也是毛仁凤!”

    “耀先同志说的对。”明楼道:“我跟你、跟军统有血仇在身,如果查出来是我,理由和借口全都是现成的——我觉得没人能比我更适合。”

    郑耀先虽然想“抢”,但却无言以对,因为明楼说的太有道理了。

    明镜,“死”于张安平的布局,而这个真相,还是毛仁凤告诉明楼的——明楼有足够的理由对张安平、戴春风这甥舅俩下手。

    可张安平却摇头反对。

    他道:“这件事,我觉得最适合的参与者是……”

    “徐天!”

    “徐天?不行!”

    郑耀先毫不犹豫的反对:“他跟你的牵连太深了,让你出面,你就麻烦了!”

    “徐天不能参与!”

    明楼也发出同样的反对。

    徐天,是张安平很看重的一个下属——他参加军统,甚至都是张安平布局逼迫所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