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 盖棺定论三杨夷族 午门大朝重定国策

    519 盖棺定论三杨夷族 午门大朝重定国策 (第2/3页)

   是孔子教他这么做的?还是孟子教他这么做的?他依据的是圣人礼法的哪一章哪一条?

    再次,是勾结瓦剌,控制山西,走私各种物资给瓦剌。瓦剌就是凭借这些物资武装骑兵,最终在土木堡一役,灭亡我大明五十万将士。

    就凭这一点,足够他们夷三族了。

    最后,三杨利用辅政之位,以权谋私。靠收受贿赂、兼并土地,共计贪污所得,折银一百六十万两。

    再多的细分罪状,我就不一条一条念了。内阁会下发圣旨,传示天下。你们有兴趣,可以去逐条细看。

    好了,夷三族,行刑吧。“

    说罢,朱祁钰就坐在龙椅上,看着刽子手挨个将三杨的族人斩首。

    在场的勋贵、武将大多是乐观其成的心态。

    而文官一个个脸色都极为难看。所谓官官相护,物伤其类。对文官来说,大多都不愿做的如此决绝。

    但是并没有文官站出来替三杨辩白。

    主要还是三杨做的那些事情,实在是让人没办法替他们说话。

    如果没有土木堡之变,大家还能站出来声援一二。但坏就坏在土木堡之变上了。

    土木堡的惨败,证明了宣庙和三杨的弃地求和国策简直错到离谱。

    三杨对瓦剌那么好,不仅没能用孔孟程朱的道德礼教感化瓦剌,反而养出了一头张着血盆大口的怪物,最终差点把大明咬死。

    大臣们也想站出来和皇帝辩论,但架不住三杨做的事情实在不占理啊。

    大臣想和皇帝当面掰手腕,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完全占据了大义名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想跟皇帝玩个无理搅三分,那纯粹是嫌死的不够快。

    于是大臣们诡异地安静至极,就这样怔怔地看着三杨族人挨个被斩首。

    整整砍了一上午,就着血流成河的场面,朱祁钰高声询问道:“寡人决意收复安南,有谁反对,请站出来。”

    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噤声不语。

    没办法,在收复安南的问题上,大义名分在皇帝手中。

    皇帝的意思很明显:谁反对,谁就不是汉人。你非说安南不是汉人的领土,那我就只能送你去北边了,你当蒙古人去吧。

    《汉书》里明明白白写着安南是大汉的领土,你抬杠没有用。唯一的办法就是去做蒙古人,或者去当女真人也可以。

    见百官还算老实,朱祁钰继续问道:”寡人要打造水师,再下西洋,开放海关,减免商税。

    谁赞成?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