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函谷关

    第389章 函谷关 (第2/3页)

择。

    毕竟齐国大军压境,携带着大胜之势,这个时候若是在斩杀己方的军事神话,士气必定会陷入谷底。

    这无异于便宜了齐国。

    秦皇又怎么可能做出这种昏庸的决定。

    更不要说,

    白起已经是秦国公认的军事第一人,在如今国难之下,除了白起也确实没有任何人可以担当此大任。

    至于说王翦,虽然也有这个能力。

    但是根据目前前线传回的战报,面对韩信率领的齐军,王翦似乎也在节节败退。

    哪怕是另外一边,面对岳云飞的大军,也是在初次碰面交锋不利后,秦军被迫选择了防守。

    这样三线全部劣势的情况,宛如一团阴云漂浮在咸阳的上空,让每个秦国的大臣都感觉十分压抑。

    这种被人全线碾压的场景,已经有多长时间没能出现了。

    甚至于,

    已经久远到,

    让秦国忘了逆风局该怎么打。

    不过秦国坐拥函谷天险,

    巴蜀、关中地区,易守难攻,关卡重重。

    面对防守,秦国还是非常有信心,认为齐国绝不可能轻易的攻进来。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当卫青挥师,一路东进,来到函谷关面前后,

    望着眼前的天险望而兴叹。

    面对这种天险,除了内部出现问题外,基本就不可能从外攻破。

    这种情况,

    想要攻入秦国腹地的话,

    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条是走楚地,沿着长江北上,进攻秦国的巴蜀之地,但这里同样是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另一条,

    是北上跨过黄河,然后在蒲津渡渡河后,进入河西之地然后南下渭水。

    这条路,

    其实就是历史中,曹操西征马超时的路线。

    当时马超堵在潼关,跟如今的函谷关完全是一个类型。

    而历史中的潼关,

    其实就是在黄河改道之后,削弱了函谷关的地形优势,随后建造的潼关就是函谷关的替代品。

    因此有些人会误认为潼关是函谷关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关隘。

    然而关卡虽然不同,

    但进攻的路线,却是一样的,

    这条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